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河神·鬼水怪談,撲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石人石馬,進了大門先是花園,然後是頭道院,依次有前中後三座殿,東西兩邊配殿相襯,三座大殿巍峨壯觀,從內到外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府內還有浮雕著玉龍奪珠的戲臺,四周迴廊相通,透著王宮內院的氣派,解放後李公祠改成工人文化宮了,後來又成了舊書市場,這幾年也不是免費開放了,進去參觀還需要買門票,列位,這座李公祠裡頭可有一怪,我要不說您注意不到,我一說您準覺得奇怪。
怪就怪在李公祠裡的佈局一反常規,別的宅院府邸,花園一律在後頭,皇帝住的皇宮也是如此,唯獨李公祠這套大宅院,花園設在一進門,進前門要先穿過花園才能去別的地方,天底下再沒第二家是這樣的,所以這地方風水不好,李純李李督軍到頭得了個橫死的下場,不能說跟這座府邸的格局沒有任何關係。
民國初年,民間流傳著兩句話“南方窮一省,北國富兩家”,軍閥李純就是北國兩家的其中一家,他當了好幾年督軍,那財可發大了,俗話說錢多燒身,錢多得不知道怎麼花了,燒得他難受,一時心血來潮想起了自己的祖宗,決定大興土木蓋家廟,花了幾十萬現大洋,從北京買下了前清的整座莊王府,拆了之後原樣搬到天津衛,木料琉璃瓦全是最好的,按照王府格局蓋他李家的家廟,當時有錢的財主流行買王府,買完先不住,而是拆了重蓋,因為早幾年有人拆豫王府的時候,拆出好多百餘年前埋下的金銀,別人瞅著眼紅,誰不想發橫財,所以買下王府即使不拆,也要大動大翻。
李督軍為了造家廟祠堂,真是下了大本錢,也是請先生提前看好了風水格局,花園自然是在後頭,沒成想蓋到一半出事了,有人背後議論,說李家祠堂蓋得像宮殿,這位督軍是不是有什麼大野心?李督軍這才注意到祠堂蓋得超出規格了,前中後三座殿,周圍有護祠河,後頭還有個花園,真跟皇宮似的,可也不能拆了,那錢不都白花了?有人就給他出個主意,把花園挪到前邊來,這不就避嫌了,李督軍只好照辦,卻忽略了李公祠形勢逆反,犯了風水上的大忌諱。
家廟祠堂蓋好之後不久,他便在督軍府遭手下開槍射殺身亡,時年四十六歲,真相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據說是李督軍苦於沒有子嗣,多納妻妾,做夢都想生兒子,其中一個姨太太為了爭寵,暗中買通了一個馬弁,偷著跟這馬弁生睡覺,想借個種懷上孩子,然後冒充成李督軍的血肉,母憑子貴,她也能跟著得寵,不料一天夜裡,這位姨太太正和馬弁幽會,李督軍突然從外地回來,撞破了姦情,馬弁心慌之餘,掏搶打死了李督軍,對外隱瞞實情,只說是猝死,要真是這樣,也算應了陽宅風水格局逆反的凶兆,以至於出了以下犯上的災禍。
李家衰敗之後,李公祠也跟著荒廢了,當時連打更的人都沒有,祠堂後面本是大片菜園,有些老鄉在這種菜,那時同樣荒了,人們都說這地方風水不好,秋天讓那冷風一刮,枯枝蒿草沙沙作響,不時傳出賴蛤蟆和蟋蟀的叫聲,附近的人們大白天也不敢上這邊來。
四
當時城裡城外總丟小孩,丟了便找不回來,一開始傳言是有拍花的柺子,踩訪隊的人到處蹲堵,城裡查的嚴,自此太平無事,城外一些村莊又開始丟小孩,鄉下人少,來個外人就容易引人注意,經過走訪,逐漸得知丟孩子的地方,都有村民看見過一個來路不明的婦人,這婦人蒙著藍布頭巾看不到臉,身上穿的衣服長袍大袖,於是踩訪隊撒開網找這個人,雖然人手不夠,但對付一個拍花子偷小孩的婦人,一兩個人已綽綽有餘,吳老顯也是大意了,有天他自己一個人到附近村莊蹲點兒。
白天村民們大多下地幹活,秋高氣爽,田野裡粗壯的高粱,頂著大紅帽子,鄉下有這麼句話,三春不如一秋忙,收莊稼的時候農活最忙,往常幹完活兒就睡覺,農村人睡覺都早,白天干完農活,回家吃了飯,天一擦黑就睡覺,一是累了一天,二是節省燈油。
這天的情況卻不一樣,村裡幾家地主出錢請來戲班,在村頭搭了臺子唱戲,因為那時田地多的大戶人家,一到秋天,自家的農活忙不過來,必須臨時僱些幫工,管吃管喝給份錢,農活兒非常辛苦,出的是大力,忙活完了之後,幾家僱人的主家往往會掏錢請戲班子,來村裡演幾齣戲犒勞幫工,村民們也跟著沾光,附近村的人全跑過來看,上演的戲碼主要以打戲居多,文戲光聽老生哼哼唧唧在那唱,村民們不喜歡看,也看不懂,男女老幼全都愛看武戲,因為打的熱鬧,看著過癮,當天演的戲碼是“鍾馗嫁妹”。
別看是鄉下戲班,最拿手的就是唱這齣兒,行頭也不簡單,連人帶馬二十多位,旌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