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三國風雲人物正解,博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八十三回)周瑜、陸遜受職時都是年輕將領,資歷淺薄,孫權對他們授職授權,給予大力支援,保證了赤壁之戰和彝陵之戰的勝利。

其四,滿足部下的願望。甘寧在破黃祖之戰中為孫權立有大功,被加封為都尉。黃祖的都督蘇飛在這次戰鬥中被俘,孫權準備將蘇飛梟首,但蘇飛曾是甘寧的恩人,甘寧入見孫權哭告說: “今飛罪當誅,某念其昔日之恩情,願納還官爵,以贖飛罪。”(第三十九回)孫權當即表示說: “彼既有恩於君,吾為君赦之。”最後免去蘇飛死罪。滿足部下的合理要求,體現了對部下感情和人格的尊重。孫權在合肥與曹兵交戰,難決勝負,他調來援兵,並親自出營迎接。聽說魯肅先到,他立即下馬等待,眾將見孫權如此禮待魯肅,非常驚異。孫權請魯肅上馬,並轡而行。私下問道: “孤下馬相迎,足顯公否?”魯肅搖頭否定,孫權又問道: “然則何如而後為顯耶?”魯肅回答說: “願明公威德加於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使肅名書竹帛,始為顯矣。”(第五十三回)孫權撫掌大笑,表示接受。部下各有自己的願望和要求,孫權在不損害大目標,甚或有益於大目標的前提下給部下以不同程度的願望滿足,極大地加強了相互間的感情深度。

只有放下架子好好納言

魯肅像與同時代其他多數領導者不同,孫權的基業不是自創的,而是父兄傳給的。這樣,他與故舊文武官員的關係就成了難處的問題,弄不好,就會發生控制不了和不願受控的問題。孫權領導方式上的兩大特色保證了這一問題的順利解決: 一是他遇事善於徵求各種人的意見;二是他能放下架子,善於進行自我批評。

孫權的自我批評常常是很誠懇、很徹底的。合肥之戰時,雖來了援兵,但孫權卻故意不用,結果戰鬥失利,大將宋謙陣亡。事後,長史張紘當面對孫權講: “主公恃盛壯之氣,輕視大敵。三軍之眾,莫不寒心。……今日宋謙死於鋒鏑之下,皆主公輕敵之故。”(第五十三回)孫權當即表示說: “是孤之過也,從今當改之。”孫權公開的自我批評,表現出了一位高層領導人少有的勇氣。

上篇:《風雲人物 青梅煮酒論英雄 第二部分》

孫仲謀的三大弱點

作為一名高層領導人,孫權個人性格中也有若干不足之處,這些不足對本集團事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其一,遇事猶豫。曹操攻破袁紹後,遣使往江東,命令孫權送兒子入朝隨駕,實際上是要扣留人質以牽制孫權。孫權猶豫不決,他召周瑜、張昭商議。張昭主張送人,周瑜堅持不送,因為孫權的母親吳太夫人贊同周瑜的意見,孫權才作出了不遣子的決定。伐黃祖前,他召文武商議,張昭說: “居喪未及期年,不可動兵。”周瑜說: “報仇雪恨,何待期年?”(第三十八回)孫權又猶豫不決,後來甘寧從黃祖方面來降,孫權才下定了攻伐黃祖的決心。赤壁大戰前,孫權在與曹操是戰是和的問題上猶豫不定,虧得當時周瑜、孔明、魯肅等一批青年精英再三勸說和啟發,加之許多武將抗敵勇氣的感染,才使他下定了迎戰的決心。孫權遇事猶豫是其性格的弱點,但從另一方面看來,他的猶豫給部下提供了遇事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增大了集團內部的民主因素,使他有可能選擇到較好的決策方案。而且,孫權遇事經過一段時間猶豫後,一般能下定最後的決心而不動搖。比如他在決意抗曹後,即拔劍砍掉奏案一角,對眾文武說: “諸官將有再言降操者。與此案同!”(第四十四回)孫權猶豫之後有決斷,決斷會彌補猶豫之不足。

其二,懦弱怯敵。孫權的猶豫有時由怯敵引起,比如他下不了抗曹的決心,實際上是畏懼曹操的軍事力量而不敢挺直腰桿;他怕把劉備逼向曹操一〃奇〃書〃網…Q'i's'u'u'。'C'o'm〃方而不敢公開爭奪荊州,他奪取荊州後生怕劉備復仇,遂將關羽首級移交曹操以轉移矛盾;劉備伐吳前他料知蜀兵勢大,遂上表向魏帝曹丕稱臣,並接受其吳王之封,實質是想求得魏國的庇護或增援。孫權的懦弱怯敵同樣是其性格的不足之處,但從另一角度看來,這一性格因素促使吳國在保護自身方面更具有敏感性,對敵策略更具靈活性。

其三,殘留的稚氣。孫權在處理有些事情時偶爾顯露出稚氣,例如為了向劉備索要荊州,他竟不顧妹妹的名聲,以招親為名將劉備賺至東吳,欲拘囚劉備,因受到母親吳國太等人的堅決反對,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還是為收回荊州,他竟兒戲般地監禁了心腹忠臣諸葛瑾全家老小,逼諸葛瑾透過與孔明的私人關係向劉備索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借蝶殺人:蝶葬

打死也不說

黃帥心語

九十八度

大神夫人狠彪悍!

巴喬的中場

誰讓這小子契約雙胞胎校花的?

夢見星辰s

卷死後他穿成了天才兒童!

懷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