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1章 悠著點兒來,大畫家,醛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送走了模特,方逸回到了自己的畫室裡,用一個空畫布開始調和著色彩,然後總結著以前和朋友們聊出來的東西。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之上,方逸無論是對於色彩還是技法都有了又一次長足的提高,對於前面提出的線性主義也有了更多的想法,不論是關於主色調還是補色的應用上,都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方逸就在畫布上開始畫著一塊一塊的色彩,留著晚上聚的時候交由朋友們一起討論。
剩於的時間不夠,而且這點兒時間也有夠一些色彩或者油料乾透到再畫一層的地步,看著時間差不多了,方逸放下了畫筆,提著自己的畫布就向著穀倉走去。
推開了穀倉的門,方逸就開心的吼了一嗓子:“朋友們,我又有了新的方法!”。說完大步流星的走到了一個空畫架上擺上了自己的畫布。
一聽說方逸有了新的想法,本來坐在沙發上的克希馬,魯德四人加上貝羅尼卡都站了起來聚到了方逸放畫布的畫架上。
看著朋友們包括女友都過來了,方逸張口就說道:“我的新想法就是加入隔離層,在補色下面加上薄薄的幾層隔離層,這些隔離層的色階要比補色更弱一點兒,甚至弱到看不太能看出來的地步,而且色相上要是減法三原色青黃品紅中的一種,看你的補色偏向哪兩個就取另外的一色!然後用清亮的油隔離開來,在這個上面再畫主色調!這樣主色和輔色交替遮蓋,邊緣的線條也可以這樣!……”。
聽著方逸講完,克希馬想了一下張口說道:“方!你說的方法現在還看不出來可不可行!不過就算是可行的話,你知道畫出這樣的東西來,對於基礎技法還有色彩的要求有多高?”。
克希馬一眼就看出了問題來,這樣的畫法對於繪畫者的基礎要求來說比以前幾人的東西高了好幾倍,想想看你畫一根線條,然後線上條上再蓋一層。而且要流暢的蓋出來,兩三層還不算完,你讓底子透出來,覆蓋上*層。保證控制各層的透明度,還要考慮補色原色的東西,能簡單的了才是怪了,還不能太重,太重畫面不用考慮最後的畫面必然就黑掉了。
魯德聽了克希馬的話,開心的說道:“對於我們來說有問題嗎?有挑戰才會有進步!現在我己經熱血沸騰了,夥計們,玩技法的時候到了!”。
“試試看!”實德爾斯看了一下方逸畫布上的東西想了一下說道。
決定了試試,大家就動起了手來,各自起了一幅作品。在區域性的地方開始研究方逸提出的方法。
大家分半進行,然後每天傍晚時分討論,各人提出一些自己在畫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方逸這裡進展是最順利的,完全得益於從於古典技法的臨摹,而且方逸也算的上是繪畫中的技法控。直接可以畫到十六層左右,畫面的色彩仍然能夠保持著主調的鮮活豔麗的,主色調中帶著豐富的色彩,再不是單一的純色之美,而是單色中帶著豐富的色彩視覺之美。
克希馬畫的層數第二多,達到十三層,在這個層數能最好的保持住主色調的最鮮亮。魯德能有十一層左右。再多的話色線就暈染開了。
安德爾斯和阿爾圖爾則是保持在九層左右,最差的就是貝羅尼卡,只能蓋到七層,七層過後她就沒法控制畫布整體的色彩和保持形體的自然生動了。
現在方逸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克希馬這些沒有上過什麼藝術學院的,就相當於散養的藝術生。比貝羅尼卡這個考上藝術學院的學生技法都要紮實。方逸分析一邊可能是年齡的問題,一邊就可能是學習習慣的問題。
當幾人的作品再一次的擺在一起的時候,克希馬看著方逸的試驗作品問道:“方!你臨摹古典主義大師作品幾年?”。
心裡盤算了一下,從進石藝開始,到自己覺得不用畫臨摹大師的作品:“大概三年半的時間!”。
克希馬聽了這個話轉頭對著魯德問道:“你呢!”。
“五年不到!在義大利的博物館轉來轉去了前後一共算起來五年不到吧!”魯德想了一下說道。
看著克希馬的視線轉到了自己身上。安德爾斯說道:“四年多一點兒,和魯德差不多吧!”。
阿爾圖爾說道:“我也差不多,開始覺得自己畫的不錯的時候,就混跡於各大博物館!一直臨摹古典主義作品或者是寫實主義大師的作品,就是祟拜他們的技法,一遍一遍的臨摹體會!著了迷一樣!”。
貝羅尼卡說道:“我沒有臨摹過幾年,一共也就是臨過十幾幅的作品!”。
克希馬聽了說道:“方的基本功最為紮實,當畫這個東西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