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0部分,空降抗日突擊營,開蓋有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鬥總結會上,不僅被跟在孫浩波身旁的空降師官兵津津樂道而繪聲繪sè地大加描述,同時也被孟遙最後命名為“孫氏海上穿插”而大加讚賞。

當陸濤在塔臺發出訊號後,孫浩波一聲令下,跟隨著他一起而來的許有亮、呂風橋等一幫老搭檔,便齊刷刷地開動起近20艘拖輪和小火輪,龍驤號巨大而沉重的艦身便如巨山一般嘆息一聲,無可奈何地在海面上緩緩移動起來。

直到龍驤號緩緩搖擺著、蜿蜒著在一堆鉅艦中繞行、穿插了數百米。堪堪就要駛出鉅艦包圍中,才被兩艘最貼近龍驤號的戰列艦察覺。

在龍驤號的左舷,是“扶桑級”戰列艦。

而在龍驤號的右舷,則是另一艘海上巨無霸的“大和”型戰列艦。

說到這兩艘rì軍戰列艦,就不能不說一下這支有著龍驤號、赤城號航母和無數戰列艦、巡洋艦和各種輕重驅逐艦組成的、臨時停泊在濟州島的特混編隊,以及臨時搭配在一起的原駐上海的第三艦隊。

因為,這是小rì本念念不忘了近一個世紀的所謂“88艦隊”的雛形,從中可以看到這個可憐的島國至今不死的稱霸世界海洋的“雄心壯志”。

這支編隊的結構,就是1907年由當時海軍大臣提出的“超級”艦隊的編成模式,通常由8艘戰列艦和8艘裝甲巡洋艦組成,簡稱“88艦隊”。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rì本海軍在吸取了各國海戰經驗,以及各類戰艦在一戰中的表現,也隨之將“88艦隊”的組成改為由8艘戰列艦、8艘戰列巡洋艦組成。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1921年在美國的推動下,《華盛頓條約》橫空出世,對美、英、rì、法、意等五個主要海軍國家的戰艦噸位、火力和總噸位進行了限制。以英、美海軍的525000噸總噸位為基本標準,五國分別按照10:10:6:3。5:3。5的比例建造主力艦和巡洋艦。戰列艦噸位不得超過35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4英寸(即356毫米)。這些,都大大限制了rì本發展海軍計劃,故此rì本“88艦隊”計劃不得不暫時中止。

然而即使這樣,到了30年代初葉,小rì本還是已經躋身於世界海軍強國之列,並開始雄心勃勃地在太平洋地區,不斷地向美、英、法等傳統海洋搶過發起挑戰。

就在孟遙決定,在儘可能保留rì軍強大的海軍存在以制衡未來的美國強大的世界霸權勢頭,但為了突擊營的海上不對稱力量的存在,而準備對選定的龍驤號下手前的一個月,也就是1936年的9月,rì本再一次修改國防方針時,終於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對美截擊戰略。

呵呵,對於這個戰略,孟遙還是舉雙手歡迎的。

為此,rì海軍選擇了小笠原群島以西海域作為預定與美國進行海上決戰的終極戰場,在海上截擊美國艦艇編隊,確保小笠原群島一線成為不可逾越的海上屏障。在此作戰指導思想下,rì海軍於今年開始加大投入海軍軍備競賽。小rì本海軍堅持認為,在戰鬥艦艇的數量方面,找不到同美海軍抗衡的手段,因而決心集中力量建造巨型戰列艦,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美海軍在數量上的優勢地位。於是,優先進入建造計劃的2艘“大和”級戰列艦,便應運而生了,這也就是“大和”號和“武藏”號。

“大和”號一經問世,便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大口徑主、副炮20餘門,火力強,裝甲厚,被譽為無堅不摧、固若金湯的海洋鋼鐵城堡。同時命中2條魚雷或數枚重磅航彈也不致影響戰鬥。 “大和”號艦首的最大特點是呈球形。在水線處深進,且垂直,上部明顯前傾,左右則象牽牛花狀張開。艦首前端近似半圓形。這是rì海軍戰列艦從未有過的形態。

但聞名於世的,還屬“大和”號上配屬的巨型主炮。3聯裝主炮3座,前部2座,後部1座。主炮口徑實際是457毫米。這比按照最初“88艦隊”模式建造的“長門級”第一艘舷號以“陸奧”號命名的最新型重型戰列艦410毫米主炮,不知要強大到多少倍。該主炮炮塔的旋迴部的重量約2700噸,相當於rì海軍秋月級驅逐艦的排水量。

這是龍驤號右舷“大和級”重型戰列艦的基本情況。

而在龍驤號左舷的另一艘 “扶桑級”戰列艦,則在服役之後,均加入rì本海軍戰列艦第一戰隊中。據後來突擊營的分析,至今也為弄清楚它為何居然就混進了這支臨時駐紮在濟州島的航母特混編隊中來。

因為他們都很清楚,在此後的1944年菲律賓萊特灣大海戰時,“扶桑”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殤

泰達魔王

仕途沉浮

莊無魚

絕品醫生

痛罰

寵妻之老公太霸道

靜默成繭

將遇良才

青澀春天

奈何公主想嫁我

陌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