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柔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源遠流長(20),仙侶情俠傳,飄柔0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言天覆會,光是劉慶義,劉守忠,楊光義,趙惟正這四人的名頭便能威脅到皇權的合法性,加之一直在謠傳的太祖密詔,虛實之間早已將朝堂上下攪得人心惶惶。越是這種時候趙恆總是驚得一身冷汗,他與武道結盟的決策是對的,否則朝堂之上早已一片混亂,大宋王朝近五十年基業將毀於一旦。面對朝臣的黯然以及預設,趙恆明白,太祖太宗之間的恩怨終宋都不會了解,甚至他內心中都認為是先帝謀害了太祖。所以趙即便有怒氣也得怒得正常一點,這種憋屈趙恆無處發洩。義社十兄弟,多麼久遠的存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不簡單,偏偏這幾人在史書中從來是一片概括,沒有具體詳述,今日冒出來,謀逆之心昭然若揭。再加上虎視眈眈的天池會,與李煜有關的南唐餘孽天恨會,趙恆有些接不住了。這時候趙恆很想寇準,但他居然推辭一直不願回來,氣得趙恆恨不得殺了他,偏偏就是下不定決心。所性趙恆留了一手,當即向群臣說道:“遠在千里外的謀逆之事接二連三湧現,爾等願為亡國之臣,朕則不為,傳四方門眾高士進殿。”
趙恆這一做法驚呆了朝堂之上的大臣,黑暗之所以為黑暗,四方門之所以為四方門,皆只在於國家建制之外的影子,是見不得光的,眾多文臣甚至都不願談及,即便提起也以諧音相稱。
眾人竊語之際,四方門門主郭曉,東門門主唐玉,左使何進,右使胡道,南門門主李伯仲,西門門主步庭,北門門主宗正等人身著從一品紫服,佩虎符袋,昂首進殿。當一眾人跪倒參拜時,眾人之間的那份氣定神閒,內斂如水的神韻,教殿內大臣無不驚異,陛下這是以皇帝之正明天下之穢,這是文臣所不能接受的。四方門在文臣眼裡只是殺人放火的勾當,豈能平居於朝堂之上?宰相王旦當先出列,躬身說道:“陛下明正之皇,豈能授朝堂之事,臣忝列反對。”趙恆冷聲道:“王相不必急於一刻,稍後稟報,諸位再做議論不遲。”說罷,趙恆讓郭曉一眾人起身來,問道:“昔日你等隱秘在後為國守綱,這些個臣子沒見過血光,爾等當不可心存不滿。國家共事,分歧當不能產生隔閡,最重要的是為朕分憂。昔日四門確實亂了些,如今郭卿將四方門整理的好生有序,一改昔日臃腫頹廢之景,教朕好生欣慰。今日你們盛裝上殿,諸位大臣必定恥於為武,能否外製成綱,便要看你們的造化了。”趙恆此言擺明了要四方門與諸位大臣辯論,贏得地位。
趙恆話畢即不再言,自顧飲茶,批閱昨夜尚未批覆的奏章。
殿內大臣皆面面相虛,參知政事王欽若當先表態,應道:“昔日四方門確實頗有紊亂,但時過境遷,如今已成規制,為國恭事多年,諸位大臣若有不悅今後可往四方門差遣,視察之後再奏,不必今日定論。”王欽若當機立斷一言,王旦等眾皆感愕然。但素知其善於揣摩上意,此時已明白皇帝的用意了。只是與這些人為武,大臣之間均一時接受不了,在座的皆是名門之後,士族楷模,這些個自詡儒門子弟習文卻尚武,入得朝堂影響朝綱,將引社稷不穩。御史臺長自知其中蹊蹺,當下出列,躬身應道:“啟奏聖上,大宋乃千秋萬世之宏業,四方門之列確實不適於朝堂之上。但今日時局紊亂,患匪猖獗再起,建制之內實難較患匪學而化之。國威之下,陛下若能教四方門以正典之制,茲不列於史書之內,當無慮。”趙恆暗叫一聲好,應道:“不列於史書之內,起居院,國史院,實錄院都能一一記錄嗎?”三院史官聽罷,均上前躬身應答:“君舉必書乃臣等職責,不敢怠慢。”趙恆滿意一笑,群臣亦是如此,這個世道懂得變通其實也並非壞事,只要不礙國家利益。
眼見大事已成,群臣開始思索起四方門的地位。王旦當即應道:“啟奏聖上,四方門竟為武制,亦不受三司收支。臣是以為,當分剝軍政財三權,以正忠君之道。”郭曉聽罷,上前躬身說道:“但以中書所言,較四方門之列,立三載以來納三司收支如何?”王旦沉聲喝道:“天大地大皆皇命所納,列制入綱便要恪守綱常,你想特權便事,四方門四十萬之眾且從何而安?”郭曉從容說道:“四方門較綱常列制亦在文武雙列,文能較轅內如序,武能較敵轅門之外,乃因便宜之制,鉗武道忠君之責。相信諸位或多或少與武道接觸一二,當知亡命法度之外的血腥。”王欽若本支援郭曉,但聽得他似是在諷刺自己,不悅道:“我大宋如今已是國安家平,一片昌盛之治。你如此厥詞便逆陛下之聖明嗎?”郭曉問道:“武道七宗,武林盟,天池會,天覆會,天恨會,天龍會,以及那些看不見的異端勢力,這便是大宋國土之下的昌盛之治嗎?昔日未曾忝列朝堂,十數萬之眾難較敵鋒。今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