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柔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6章 江山如畫(47),仙侶情俠傳,飄柔0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二人並排而立,兩人一個純熟老道,一個端穩大氣,俱內斂知心,只是氣勢上晁筠更甚,神韻上則聶宸玉更甚,似乎不分伯仲。今日二人晁筠著黑衣,聶宸玉著白衣,眼光論之,聶宸玉無論是品相還是神韻皆氣質超凡,較花易玄亦多有過之。張少英微笑間讓開了身形,亭中石桌上擺有兩個木匣,木匣內放著兩個翡翠壺和信札。聶宸玉展手抬劍,溫言說道:“但願你能承受的起這樣的代價!”張少英道:“二位賞光,劣者幸甚。”說罷,但見張少英一抬手,雁鳴湖石橋兩端羽千瀧與御留香各自擺上筆墨紙硯,意圖自明。張少英如此而為倒引起了聶宸玉的興趣,試探是相對於雙方的,聶宸玉不懼暴露,張少英亦同樣。縱橫派派的武學共參之識引領武林,沒有對抗便不會有進步。
晁筠身無一物,圓臺兵器架上擺有諸多兵器,連天罪之刃都赫然在烈,晁筠微微一笑,取了申屠月的寒霄劍,欣然在手。張少英同時約戰二人,二人自不會顧忌,三人聳立當場,凝聚劍勢,剎那間勁氣迸流,三股真氣相擊隨即合為一處。三人根基皆在於三分陰陽,真氣契合自不稀奇。張少英橫劍當場,他選擇了防守,這場約戰並不像表面這般簡單,至少有機會,他們皆不會放過。此時,聶宸玉當先動了,當劍氣一出,其身形閃過,劍光猶如一道瞬光閃過,正是仙宗絕學一式留神。像這種瞬殺之招本無太多變化,無非是真氣,內力,速度,方向,尺寸,步伐等諸般。聶宸玉一出手便是一劍透穿之勢,張少英所性選擇的是驚鴻三瞬,這是縱橫派的秘傳絕學,其內功之複雜遠盛一式留神。以瞬殺之招對瞬殺之招,交錯的剎那,伴隨著冷光閃耀,晁筠寒霄劍同樣是一招一式留神。
然張少英早有防備,其屏氣留待,身形瞬移,兩人身形再度交錯。這一剎那張少英便避過兩招一式留神,圍觀之人只見人影瞧不出其中名堂。三人身形交錯,身形瀟灑飄逸,靈活自然。聶宸玉與晁筠均暗暗感嘆,這並非是武功學識上的差距,而是縱橫派百戰論道篩選下來的經驗。二人的劍招並無破綻,只因為張少英一絲不苟將幾人的劍氣化納開脫盡數卸去,一一對應,絲毫不差。這一切看似普通,若不瞭解天下武學以及千百次的對弈又怎能如此瞭解這些劍氣的內在變化?張少英如此巧妙的對應二人,且毫髮無傷,聶宸玉與晁筠相互雖不熟悉也都知曉對方名號,兩人聯手於張少英而言便似過家家一般,多多少少有些小失望,雖然在預料中。
武學探討在於對弈之招,並不注重生死。聶宸玉當前出手,張少英抬劍再起,劍氣夾雜著自發勁氣磅礴而出,聶宸玉與晁筠選擇防守。但張少英選擇劍海無涯的點透之勢,七分內勢變化,三分威力。竟是探討武學,亦有點耍無賴,這麼多的點透之勢如何能一一接應?但竟是聶宸玉與晁筠兩人,二人聯手或許也能成,畢竟誰也沒試過。張少英一招之際迸發七十二路劍氣點透,無論再深厚的內功,竟要成其勢,聚其勁,尚要保留內在變化,七十二路是一種極限。至於那種漫天花雨的內功手法只有其勢而無其內勁,乃至於內勁不足則不在其中考量。張少英所出的難題在於劍氣分流範圍太大,再好的輕功也跟不上激射的劍氣。於是乎聶宸玉守其內勢,真氣勃發,猶如一張巨網裹住吸納能裹住的一切來接應一部分,晁筠則縱掠外圍。此時的晁筠周身氣息飄散,那些零落的劍氣盡數被吸入晁筠的劍圈中。以常理論之,即使是張少英自己以一人之力也難掌握所有的劍氣點透,竟要卸其勢,化其勁,亦要納其形。但晁筠明顯做到了,井然有序,劍氣點透無一脫離,他運用的是道家武學。這一招讓二人勉強接住,看似平淡,實則神奇。於周圍人眼裡,這等不可能之事若非晁筠,這一招二人必敗。但教晁筠所成,大多數人皆心存疑慮,說到道家功法總是虛實難辨,磅礴難測,他所成的吸納之法太過稀奇。縱橫派的吐納之術雖能吞吐萬物生機,但於人的內力雖能吸納但世間功法繁複,縱橫派至今也未能突破,然晁筠所使之招只有這兩種表象可解釋。
三人停手間,張少英笑道:“閣下所成,匪夷所思,願為請教!”張少英倒是不客氣,天池會的武學鑽研借鑑於縱橫派,較雲都要早十餘載,武學淵源偏向於道家,僅這一招,晁筠所成便不輸於武林宗師的人物。晁筠亦不掩蓋,說道:“弊派引領無私廣大,三分陰陽已為世間最強,不必吸附他人內力。在下之所成,乃在於六化無極功,龜鑑,以及禪宗的昊光自化。”張少英一抬手,羽千瀧便帶人將八仙桌抬上圓臺,備上筆墨紙硯,晁筠一起筆便將自知所得心得,內功方法書寫下來。這一番比較,張少英與聶宸玉依法而行,此等神通竟頃刻便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