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暗之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一章 【水銀鍾】,陽光大秦,光暗之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霧上去了。
此時孟夫子和楊朱等人都已暗暗點頭,若世界是個方形,那是斷然不會出現這樣的水平線和地平線的,白棟應該沒有說錯,這個世界很可能真是一個巨大的圓球,因其巨大,大家只當是站在平面上,可當望向遠方時,就會出現‘地平線’和‘水平線’了,只是老顏儉執見太深,到了此時還在思考會否有第三種可能,因此不肯認輸?白棟也不逼他表態,若會輕易就認同一件事,那也不配做顏回的後人了。
當看到一艘船從水平線上出現,而且最先出現的是桅杆時,諸子都是感嘆不已,怪不得白棟這小子要從山上移到船上了,水上緩緩出現的船隻實在是太有說服力,老顏儉則呆呆地望著白棟,先是重重頓足搖頭,而後放聲大笑,搖頭是感嘆自己一生苦學、論辯無數,卻從未輸得如此之慘,大笑卻是在暮年之時明白了這個世界原來果是個圓球,正所謂‘朝聞道、暮死可也’當浮一大白,就喝白家的酒,而且不是那種最珍貴的高度酒還不喝!
灰背隼已經帶著書信飛回白家莊了,好酒好菜會很快送來船上,白棟卻叫來公輸直,取了個樣子新奇的水壺來,這個水壺樣子的東西樣子外面還有刻盤,上方還開有氣孔,也不知是準備用來做什麼用的。不過白棟弄出的新鮮玩意兒實在是太多了,眾人早已見怪不怪,猜測著必是與那‘經度’有關。
現代人有一根竹竿、一個尺子和一塊表就能測量出自己所在位置的經緯度,而且方法極為簡單,上過初中地理課的就該知道,可在這個還用日晷和沙漏測量時間的時代就比較困難了,因為日晷只能精確到刻,用來測量經度誤差太大。以這個時代的工藝水平,白棟能夠做出的也只有公元1000年左右希臘人創造的‘水鍾’,畫出簡單的圖樣後,就直接推給了公輸直,害得這傢伙幾天幾夜不眠不休,連頭髮都白了許多。
這水鐘的原理是在水壺上部開出小孔,讓多餘的水可以從這個小孔溢位,這樣就能保持固定的水平面,保持恆定的壓力。水從貯水壺下部的小孔流出後,注入到內部的受水壺中,受水壺內則有一浮舟,浮舟上裝有指時箭竿,當受水壺中的水達到某一高度時,就可透過虹吸管使水注入旋轉的平衡輪,驅使一列齒輪轉動,從而按照晝夜的長短把計時用的鼓狀圓筒帶到時刻位置上。
白棟要求的則更為精巧,不但要鑄造出較為粗糙的鐵質齒輪,還要用水銀代替水,這樣就可以免去了隨時排水的麻煩,只是如此一來,那個溢水小孔的外面就要多加一個起到自迴圈左右的壺體,讓整個水鍾看上去更像是個連體雙壺、又像一個畸形的葫蘆。
就這一點點的改動卻是跨越了從日晷到水鍾到精緻水銀水鍾等幾代設計思路,甚至還有部分是15世紀華夏科學家的‘停表’思想在其中,這幾乎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公輸直居然帶著公輸家的能工巧匠完成了!據說他在完成後的第一時間不是拿來給白棟看,而是將做出的兩個‘水銀鍾’送了一個去首陽山,好教禽滑釐看看,天下第一巧匠究竟是咱公輸家的弟子還是你墨家的?白棟聽了不但沒有怪他,反倒連連誇獎公輸直的做為;科學技術的進步例來都是靠競爭催動的,墨家如果一怒之下研製出了更精妙的鐘表,他會更加開心。
看到這個畸形葫蘆外面的鐵製錶盤和指標,趙峰不覺雙眼一亮:“白子,這莫非是新的計時之物?”老顏儉這些人或許還不知道計時物的進步代表了什麼,他這個算學家可是清清楚楚,興奮之下,恨不得一把搶過來細細把玩方趁心意。
“這叫做‘天汞鍾’,是用道家煉丹用的貢為內源做出的一種計時器,雖然還不算十分滿意,卻已經可以精確到‘刻’的四十五分之一......”
這個水銀鍾可以精確到每分,可在先秦時代的最小時間單位還是‘刻’,白棟也只能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來說明了,好在他的算學書籍此時已經遍及各國,面前這些夫子們對他提出的分數概念並不陌生。
“刻的四十五分之一!”
老顏儉和孟夫子等人大吃一驚,簡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家紛紛聚攏來看,果然發現這東西的刻盤與日晷大為不同,不僅刻度更為繁密,而且每時不用文字表述,而是用白棟算書上所用的符號代替。
“不錯,正是精確到刻的四十五分之一,有了這樣的計時之物,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測算所處的經度了......”
ps:感謝‘boby丨灬寶灬’‘四川阿黃’‘血影之牙’‘ynab’‘jxhs84’兄弟的月票支援,謝謝你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