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3部分,將血,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才行,就算讓北地人口再少上一半兒,對於大秦來說,將來的好處也是數之不盡的。
晉地溝通南北,以後定為大秦之門戶,重中之重,輕忽不得,亂世可用重典,河東之地當用重典刑之,以改北地民風,這個時候,收服民心反而成了次要的事情了……
當然,除了這些,大秦官佐在河東也並非沒有建樹,頭一個便是修路,一年過去,北地戰亂之後,民役已然廢止,減免稅賦,以予北地百姓休養生息之機。
這休整道路溝渠之事,卻也刻不容緩,所以,以秦軍輜重營為首,輔之以各處降俘,加上屢屢出現的犯官家眷,趁機作亂的綠林匪類等罪囚,便也擔起了休整道路之重任。
因為人數並不算太多,進度也就不快,不過從太原到大同的官道,已然擴整的差不多了,中間驛站等休息所在,也正在修建。
這又是一個長遠功夫,急不得……
!
第十一卷 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諸事(二)
本來,趙石還想著這個冬天是不是會大同一趟,而河東宣慰使大人派人前來,估摸著也是這個意思。
宣撫使大人在河東軍政大權繫於一身,但現在卻已經北上草原多半年了,冬天來臨,年關也就近了,在年關之前,接見各地屬吏,行使威權,是題中應有之義。
再加上要商量的事情還有很多,書信往來多有不便,尤其是兩家結親之事,不能這麼一直拖著不是,所以宣慰使大人當真翹首以盼,希望大將軍這個冬天能迴轉大同,公務私情都要當面商量一番。
不過趙石這裡想了想,最終還是決定不回大同了,草原戰事正急,冬天也不能懈怠,有許多的事情等著他去做,加之大軍在外,總不能隨他迴轉。
將士在外征戰已有些年頭了,誰又能少了思鄉之情,若是他這麼一走,于軍心士氣皆有不利,來年征戰,用兵之時,若使軍心懈怠,將士有了怨言,又得耽誤多少功夫。
這兩年諸國平靜,大秦休養生息,為一統中原做著諸多的準備,而草原戰事卻是相反,正是爭分奪秒之時,若不趁此時機,用兵於草原,待得中原戰火重燃,可就沒那個功夫了……
所以,趙石放棄了迴轉大同的心思,讓李之問寫了一封書信於河東宣慰使大人,略表歉意,河東庶務,讓其儘可放開手腳,不須顧忌太多,尤其是用到河東守軍之處,儘管派人告知便是。
河東守軍,皆為大將軍舊部,只要他略略示意,便沒人敢於從中作梗,弄出什麼文武之爭的事情出來……
至於兩家的親事,反正兩家主事之人都在外間,就算自己回去大同。也不過是定下一個日子罷了,兩人皆有公務在身,回不去長安。
再者說了,一個鰥夫,一個寡婦,兩家就算再是顯赫,婚事也不宜大張旗鼓。定下一個好日子,告知長安家人。讓他們低調操辦便是了,不必兩人煞有介事的當面商量……
當然,話是這個意思,還要李之問這個隨軍書記來修飾一番,婉轉些說出來,想來宣慰使大人也能明白其中關節所在。
接下來的時日,查點俘獲以及大同運送而來的糧草輜重,該送回大同的,運回大同。該賞賜部下以及韃靼各部的,賞賜下去。
忙碌一番,這才將大同來人陸續送走,跟著回去的,還有欽差一行,隨行的有著韃靼人的大汗不顏昔班,這一行人是要直接過河東。河中,入潼關,直到大秦京師長安。
路途遙遠,卻與朝貢無異,加上韃靼人,大秦統治之下的異族。已經大致分為了三處,一處便是歸義王轄下的吐蕃低地,裡面部族最雜的也是此處,那裡即有吐蕃人,也有漢人,還有党項人。
另外便是蜀中的蠻族各部了,雖有什麼高山蠻。花臉蠻等等部族,卻可以統一稱之為蠻族,這些蠻族近些年可謂順服的緊,年年朝貢,得到大秦官職的人也越來越多,這是一個真正被大秦兵鋒刀箭征服了的部族,對大秦深懷敬畏。
當大秦開始邁出一統天下的步伐的時候,攻城拔寨,肯定少不了蜀中蠻族士兵的身影。
而韃靼人,卻是大秦在北方草原收服的第一個草原胡人部族,意義非同凡響,想來不顏昔班到了大秦京師,受到的禮遇應該不比其他兩個差了才對。
不過說起來,大秦在應對這些異族上面,還有所欠缺,並沒有什麼成體系的辦法,理藩院建起來也不過短短十年左右的功夫,接待異族來使,已經攢下了些經驗,但無論是對蠻族,還是對草原胡人,大秦朝中官員,對這些異族的瞭解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