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2部分,將血,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什麼時候完婚,卻無法將日子定下來。
種七娘私下笑著調侃,還沒過門,就已經住進了夫家,好不要臉……不過也不再挑動蒙古少女那敏感而又好勝的神經了。
既然已經明瞭,將來必定會多出一個妹妹,作為世家出身的她,姿態自然也不同了起來。
態度溫和了許多不說,還時不時的教著少女漢話,更向其灌輸著漢人的風俗和忌諱等等,當然,她也沒忘了傳信回去家中,將此事告知於家中老小,只是大雪連天,道路阻隔,就不知書信什麼時候能到長安家人手中了。
不過讓她頗有些安心的是,蒙古少女雖然不知漢人禮節,但還算聰明伶俐,知曉輕重進退,不管心機如何,在她這樣出身世家的女子看來,只要知曉進退分寸,有心機反而不是壞事。
不過身為聯姻主角的趙石卻顧不上這個,克烈部的臣服,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奎帖木兒並沒有在大軍這裡耽擱多少時日,趙石便派人護送克烈部使者南去,而作為桑昆的長子,西克烈部的王子,圖撒合有著不可推脫的責任,也隨著使節南下入秦……
隨著這些草原部族使節的到來,這是一個大秦很好的展示自己強盛的機會,相信,這些生活於大漠之上,從未見識過漢人繁華富庶的胡人,在見到長安的那一刻,都會產生難以抑制的敬畏之情,就像當年韃靼人入秦一般無二。
隨著使節南下,克烈部的事情其實就已經告一段落了。
但趙石並沒有閒下來,李之問的條陳終於問世,這是參照了曾參與平蜀之戰的將領對於土司制度的敘述,以及一路行來,關於胡人風物種種所制定出來的平胡策略。
有些地方還值得商榷,不過說實話,在趙石看來,卻有著很強的實用性。
用李之問自己的話說,就是蓄養之,驅策之,轄制之,平衡之,分化之,消耗之,教化之,威懾之,等等諸策並行,方顯其效。
當然,這只是大略,實行起來,具體的條陳足有十數頁之多,李之問年歲並不算太大,但一個冬天過去,卻是熬白了頭髮,可見心力消耗之巨。
如此,才有了這平胡十二策。
開篇,養胡,如蓄猛犬,頸加於鏈,終日不使其飽,凡有敵,驅之撲,生死決於我,而非犬也……
趙石細細通讀了一遍,並不加以品評,但滿意讚賞之意,卻表現的很明白,他最滿意的地方,是這平胡十二策並沒有急功近利,而是大多著眼於將來,這一條上,很符合現在大秦的情形。
而這也是一番浩大的工程,只在草原設定漢人官吏的事情,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其中最符合現在情形的一策,便是將順服之胡人分為數部,加以官職,為其劃定疆域,每歲出兵,隨秦軍征戰。
選其精銳留秦,或以之徵戰四方,或以之護衛京縻,宣之威德,每四年輪而換之,並使之榮歸各部,如此,長而久之,各部畏威懷德之心必盛……
這一條看起來不太起眼,但卻比聯姻或者以胡人諸部朝貢使者資財美人工匠什麼的要好的多了……
不過話說回來,實際上這平胡十二策並非有太多推陳出新的地方,無論漢唐,胡人入衛漢人京師,以及為漢人征戰的事例並不少見。
但細節處見功夫,一個輪換,一個榮歸各部,只這兩條,就使目的明確了起來。
之後趙石想的就是,這平胡十二策這個時候遞到朝廷合不合適的問題了,最終,他還是將這個條陳壓了下來,這並非他之前的本意。
他這人說到底還是一個軍人,專注于軍旅的功夫要多的多,他厭惡那些朝堂上的麻煩事兒,所以對於朝廷政事,從來不願太過費心,主政河東,更是將河東庶務都交給了宣慰使衙門。
本來他有意不管李之問寫出些什麼出來,都一股腦遞上朝廷,讓皇帝陛下和大臣們費心費腦得了。
但看過這篇大文章之後,即便他不願顧及朝堂政事,但他還是明白,這篇文章現在遞上去是不合適的。
大秦一統天下之前,所有人的目光,都不會放在遙遠而又荒蕪的草原上,中原才是漢家王朝的根本所在。
這個時候遞上這樣的條陳,不但會讓當今陛下的處境變得尷尬,也不會得到太多人的支援,只有平定了中原,所有人的目光才會逡巡四顧,找尋下一個對手。
每一個王朝興起之後,都會有一個劇烈的膨脹期,征伐天下養出來的精兵強將,這個時候會不由自主的想要建功於域外,直到他們老去,或是被皇帝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