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2部分,將血,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早已知之,今日廷議,還是多聽聽旁人的吧……”
汪道存背後明顯已經沁出了汗水,但還是立在那裡沒動,聲音透著一絲倔強的道:“陛下,西北山川險惡,當年之敗,猶在眼前,今西夏俯首稱臣,割讓疆土,已為歷代之不可得也,陛下又何苦再為了西北不毛之地,而置眾軍於險地……”
(求贊,求月票,開啟作者專區瞧了瞧,沒什麼簡訊,還以為又要裸奔一週了,呵呵,等阿草再開啟qq,編輯卻告訴咱,這一週有無線頻道推薦,上過一次,效果很不錯,現在無線頻道也正式開通了,應該比那會兒效果還好,哈哈,阿草高興啊。)(未完待續……)
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一百九十章廷議(二)
若按平常,此時李承乾必定已經開口說話,駁斥其見。
但是現在,兵部尚書李承乾是一點開口的意思也沒有,只是冷眼旁觀,存心是想看熱鬧,這個時候,對方說的越多,錯的越多,對這位一直壓在頭上的樞密使大人,他可沒有半點的維護之心。
李圃也沒看開口,事已至此,汪道存只能自求多福了。
要知道,之前戶部侍郎何長齡轉任集賢館學士,他是一點風聲都沒有收到,這無疑是對李家的一次敲打,而且還插進來一個龐晉,那是正經的皇帝私人,曾任東宮參議,後任中書舍人。
官不算大,卻是舉足輕重,與柳世源,張世傑等一樣,皆為皇帝陛下心腹臣子。
對於汪道存的不知進退,他也只能無奈的看著,心中有些兔死狐悲之感,老臣們都有著如此淒涼的一刻,但也未嘗不能引以為鑑,該退的時候便退,不要如這般戀棧不去,反而顯得自己分外可憐。
旁的人也不是傻子,都瞄著皇帝陛下的臉色,心中暗歎,汪道存晚節不保,再一瞅兩位大將軍冰冷的神色,以及兵部尚書李承乾,同門下平章事李圃的模樣,就算有那想轉圜幾句的人,也將話又咽了回去。
這個時候,誰為其說話,就要得罪人,得罪兩位大將軍,得罪兵部尚書,最可怕的是,得罪了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環視左右,臉上的笑容卻越發溫和了起來,但語氣卻加重了許多。“汪老愛卿之見。朕已知之。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這許多朝廷棟樑之才,皆在此間,何不聽聽他們都說些什麼?”
汪道存站在那裡,胸膛起伏,一張老臉已經漲的通紅,嘴唇蠕動了半天,最終還是緩緩坐了下來。
若是有人出言相譏。或者皇帝陛下雷霆震怒,也就罷了,他還能頂上幾句,最多,也不過是之後丟官罷職罷了,瞧這架勢,難道他還怕這個?
但皇帝陛下耐住了性子,旁人也沒有與他爭論的意思,他這一拳,就像是打在了空處。若在強自支撐,皇帝陛下發作起來。也就根本不用找什麼理由了。
皇帝陛下不經意的將目光從他身上移開,來到李承乾這裡,頷首示意。
李承乾這個時候才躬身施禮,開口便道:“臣附議於李相,而以微臣之見,金國覆亡之日不遠,無須多慮,後周,南唐佔中原之地,但守成尚可,卻無任何進取之意,有大將軍張培賢鎮於河洛,可保東方無虞矣,而西夏居我側後,常挾地利而擾我疆土,不如趁此時機,一舉蕩之,順便清我多年夙願。”
“只是領兵之人還需謹慎,西夏據有西北數百年矣,更據地利之便,一旦伐之,以微臣之見,重不在兵鋒之利,而在於糧道也,若不遣一重將,居中排程四方,使各路將領衷心服膺,怕是多有艱難,微臣些許淺見,多有疏漏,不過卻還望陛下三思……”
“愛卿之見,苦心孤詣,思慮周詳,朕已知之。”
皇帝陛下含笑點頭,轉頭就問戶部尚書李吉,“愛卿掌戶部諸事,對李大人之間,可有異議?”
李吉轉了轉眼珠兒,立即起身施禮道:“回稟陛下,臣于軍國之事不甚了了,但若大軍一發,微臣定盡心竭力,讓大軍無有後顧之憂。”
他雖然心中有著些許不甘,但也明白,今日廷議,不會有任何的波折……而且,他斷也不會在這樣一個時候,拆堂兄的臺,所以,他的回答必定就是這般了。
皇帝陛下呵呵一笑,目光落在了種遂身上,“愛卿掌殿前司禁軍,志軍有方,屢立殊功,大軍征戰在即,正是卿家施展才幹之時,有何建言,儘早說之,也好讓朕與群臣知曉,而且,對於何人可領大兵,卿家久于軍旅,應該心有定數,不妨也一起說來聽聽。”
種遂隨即站起身來,施禮道:“陛下讚許,實讓臣惶恐萬分,臣一武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