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68部分,將血,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指揮使譚行林的熱情款待,這位指揮使大人其實上任不久。

要說呢,這位是正經的晉國公舊部,出身羽林左衛,曾隨趙石東征,還參加過平蜀之戰,論起地位來,當年可是和杜山虎,張峰聚並列,並沒有多少差距。

但現在和其他眾人相比,可就天差地遠了。

擱在十數年前,潼關指揮使定然是大將軍無疑,但現在嘛,時移世易,潼關兵馬指揮使最多最多,也只能算是四品武職了,權責上,也沒法跟前方統兵將領們相提並論,只能說是糧草總管。

隨著河中,河洛陷落於秦軍之手,潼關正在失去他的戰略地位無疑。

不過也怨不得旁人,當年景興皇帝拆散羽林左衛之時,羽林左衛中的趙石心腹將領,紛紛到外間赴任,獨獨留下譚行林在羽林左衛為羽林左衛副都指揮使,算是給趙石看家,這樣的信任,實不比其他人差了。

但王虎任職期間,譚行林日子不好過,這位眼瞅著其他人手握權柄,前程一片光明,自己則在羽林左衛受王虎的氣,最終沒忍住,自請調離羽林衛,來了潼關。

要是平常時節,也不算什麼,但那會兒其實在趙石進京之後,最孤立無援的時刻,在朝堂上沒什麼根基,功勞卻又為帝王所忌,掛著羽林中郎將的虛銜,兵權也沒剩下了多少,舊部四散出京,雖然職位都不錯,但也都在為人隱隱排擠。

他這麼一鬧,等於是斷了趙石後路,為羽林左衛兵變埋下了伏筆。

官場大忌,他犯了最重的那一條,為了自家前程,背主而去。

所幸,走的還算光明正大,留下了些餘地,但也就是這樣了,之前同袍情誼,簡拔之恩,重用之情,皆都斷了個乾乾淨淨。

後果嘛,現在也看到了,到了潼關,與張峰聚等趙石舊部形同陌路不說,無論張培賢和折匯,也都不會給他任何出頭的機會。

苦熬至今,各部連番激戰,杜山虎,張峰聚都已是朝廷上將,而他卻只能呆在潼關眼巴巴的瞅著。

到了成武六年的時候,因河洛變亂,波及到了潼關,前任潼關指揮使因大軍糧草事,受了牽連,加上歲數也到了,於是就勢上了辭呈,回鄉養老去了,再加上大將軍折匯定罪,潼關這裡的折匯舊部也受了波及。

如此一來,潼關兵馬指揮使的職位,也突然落到了他的頭上。

蹉跎至今,這位其實也沒了多少其他念想,只盼著別再出了什麼差錯,連個養老的地方都沒有罷了。

至於當年種種,後悔也沒多大用處,晉國公是什麼樣的人,他比旁人清楚的多,再說了,當年離開長安的時候,人家把話也說的很清楚了,再者說了,隨著晉國公漸漸得勢,他在潼關的日子也好過了許多。

即便是他這個潼關兵馬指揮使的職位,其實多少也是仗了晉國公的威風才落在了他的頭上,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晉國公駕臨潼關,他這裡能做的,就是把晉國公伺候好了,任他心情再是忐忑,也沒有別的選擇。

迎接趙石一行的,除了譚行林之外,還有大將軍張培賢以及河洛布政使韓聰派來的人,張培賢派來的是段從文。韓聰派來的則是自己的次子。都是久經宦海之人。在禮數上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任譚行林有再多的主意,現在也湊不到趙石身邊了。

而趙石也沒打算在潼關多呆,後面太子一行很快就要到達潼關了,亂紛紛的,沒什麼好呆的。

在潼關這裡象徵性的帶了一百軍兵,徑自出了潼關,進入了河洛地界。

不過在離開潼關之前,趙石還是給譚行林留下了一句話。安於本位,將來可待。

譚行林大喜過望自不待言,趙石留下這句話,意味深長,但譚行林在潼關憋屈的太久了,忍著心中的狂喜,接待了太子車駕,多日之後,又將太子一行送過了黃河,之後立馬著急自己的心腹和幕僚們商議。

大將軍的意思其實很好猜。晉國公要向河洛伸手了。

潼關作為河洛大軍糧草必經之處,只要有晉國公作為依仗。那麼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把握住河洛大軍糧草命脈,是早晚的事情。

當中原之戰再次開始,也許國公在不動聲色之間,就能讓河洛將領低頭俯首,聽令行事了。

大軍糧草總管,這樣的職位對於如今的譚行林來說,也是求之不得,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能重新得到大將軍的信重。

要問趙石是這個意思嗎?這世間的聰明人確實很多,趙石心裡想的很簡單,也非是臨時起意,大將軍張培賢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少年紅顏

圈圈

莫名其妙的穿越

知恩報恩

最強近身特種兵

寒如夜

宋賊

雨來不躲

請問今天可以和我結婚嗎?

白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