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94部分,將血,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若其人果真領兵河洛……”

“劉公可是在為兩淮百姓憂慮?”龐瀾也是聰明絕頂之人,聽話知音,問了一句。

老者點頭,嘆息一聲道:“兩國相爭,生民塗炭,這兩淮百姓何辜,將受此厄難……唉,不必多言,不合時宜之處,老夫自知,也只望雲臺領軍相抗之時,手下留情了。”

這會兒嶽東雷心裡真的有點尷尬,說到底,岳氏也是將門,他能走到今日地步,除了借祖宗餘蔭之外,自身才幹也讓人無話可說。

岳氏後人,和文人相交,已沒什麼障礙。

但和像老者這樣的人交往之中,每每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說著說著,就有些文不對題了。

他要是有共鳴也就罷了,但他領軍日久,怎麼會不明白,一旦率領大軍征戰,可半點心慈手軟的餘地也沒有。

文人們好拿百姓說事兒,但其中又有幾個人真正領過兵呢?

龐瀾感覺到了嶽東雷的不虞,立馬笑道:“劉公多慮了,秦軍若來,襄侯與我等必定先要堅壁清野,秦軍想要殘民以逞,可也不太容易。”

“再者說了,趙柱國也未必會領兵河洛,西秦朝中動盪,那等人怎能安心於外?若趙柱國不至,襄侯以為,繼任者為誰?”

嶽東雷將心中不快壓下,依舊溫和的笑著道:“這個不好說,不管哪個領兵,皆無趙柱國之權柄,所以,趙柱國不至,可趁之機便少,這般一來,也甚合吾心,和議一成,兩國休兵,百姓自可安居樂業,無有兵禍之憂了……”

其他兩人自然聽的出來,話中那幾許譏諷之意。

龐瀾剛要開口,再次和個稀泥。

老者已經搖頭失笑,說起來,他只能算是襄城侯嶽東雷的半個老師。

當年上任嶽侯帶長子入京,正趕上他聲名鵲起,享譽士林之時,遂慕名前來,想要讓兒子拜在他的門下。

但那會兒他正春風得意,不但仕途上勇猛精進,而且還在著述之中。

才思泉湧不假,卻已無精力顧及其他,別說收徒,便是入宮講學的機會,都退卻再三。

而且,像他這樣計程車林人物,最不願跟勳貴牽扯在一起,既於聲名有損,也於仕途有礙,畢竟那會兒老攝政王最忌諱的就是這一點。

於是婉拒了嶽侯所請。

但顧及嶽侯情面,還是將少年叫到身前,教授了幾日,算是勉強收了個門外之徒。

不過就在這幾日間,少年之聰穎讓他大為震驚,這才真真正正開始考慮,收個入室弟子。

但錯過就是錯過了,這回是人家不願意了。

因為少年有個剛強的母親,在他露出這個意思之後,其母言於其父曰,我兒自小聰慧,又兼心胸氣壯,此時已顯崢嶸之態,日後必為我家麒麟兒。

那劉某人說棄便棄,說收便收,此等人,變幻無常,教導我兒才學也就罷了,這品性嘛……不如另擇良師。

嶽侯深以為然,遂拒之。

其實,這只是外間傳聞,實際上,他有所忌諱,嶽侯何嘗不是如此,上門求情是一回事兒,老師上門求為子師又是一回事兒。

這中間的奧妙,若非聰明人,是絕對咂摸不出味道的。

最終,嶽侯攜子離京,再未在京師耽擱。

數十載過去,老者已經滿頭華髮,當年的少年也已堪堪買入暮年。

但世事變幻,誰也說不清楚,如今老者不過一鄉間隱者,名望雖高,但實是託庇於岳氏之下,若非如此,朝中許多人,怎會容他這樣悠閒度日?

而當年的少年人,卻已成為朝廷棟樑,大周最穩固的那根支柱。

所以,嶽東雷還能以師禮待他,已足欣慰,求不來其他了。

而且,他這把年紀,些許言辭之爭便如春風拂面,不縈於懷。

“待使者歸來,瞧瞧這番和議到底若何,再說吧……”

這話說的有氣無力,不是氣惱嶽東雷無禮,顯然是未對所謂的和議抱有多少期望。

當然,這也並不奇怪,多少年了,大周和契丹人,和女真人,甚至於和西夏人,和南唐,和秦人,定下多少約定,恐怕沒人能數的清。

但……說起這個來,沒有那個周臣會志氣昂揚,因為除了對著南唐時總能稍稍佔些便宜之外,其餘多為委曲求全之議。

說起來就讓人心酸。

不過就此也轉開了話題。

而嶽東雷的謀算,也顛覆了他們的認知,西秦上將之首領兵河洛,反而又可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