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9部分,將血,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話出口,廳中立馬靜了一靜,接著便有人憋著笑,竊竊私語了起來,那邊李吉臉上更是陣青陣白,心中暗惱,這些武夫,果然不知所謂。(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談鋒

氣氛有些尷尬,趙石似笑非笑的瞅著李吉,好像還在琢磨,這位五十多歲的老臣,是不是傢伙什真的不管用了。

李吉被他看的更是彆扭,不由道:“大將軍這是何意,在下一番美意,大將軍卻如此戲弄於人,怕是……”

趙石就笑,“李大人言重了,不過一句笑談,怎的還動起了肝火,讀書人不都講究一個宰相度量,李大人位在中書,掌一部之權,如此易怒,非是國家之幸啊……”

李吉能做到戶部尚書這個位置,也是深有城府之人,片刻之間已經轉過了臉色,只是方才掛在臉上的那讓人如沐春風的笑容,卻收斂了起來。

“大將軍說笑了,些許言語而已,在下如何會放在心上,只是今日於殿下面前,大將軍之言辭,還是要慎重一些,如今大將軍身在朝堂之上,為眾臣之表率,萬不可多有孟浪之言,不然群臣效仿,怕是有失朝廷威嚴。”

趙石不以為意的把玩著酒撰,淡淡道:“趙石一介武夫,為朝堂眾臣之表率?呵呵,不敢不敢,李大人德高望重,才是朝廷楷模,眾臣之典範才對。”

李吉咬了咬牙,這個時候,他是真的不願在言辭之上落了下風,其實單純論起口舌之爭,趙石肯定不是李吉的對手。

這些文人從小便以相互辯難為遊戲,引經據典,一件事能被他們辯論出花來,說上幾天幾夜也不帶重樣的。

但現在卻是李吉落了下風。其實好解釋。趙石身份本就壓他一頭。一些過激之言,便不可能出口,再加上,趙石本就是武人,你引經據典,旁徵博引的駁斥其言,他立馬給人來個茫然不知所謂……

你要是真刺激了他,還能馬上翻臉。他不是他堂兄李圃,真的壓不住大將軍趙石。

這樣輕不得重不得,便是李吉有一肚子的話要說,也有點秀才遇到兵的意思,根本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來。

伐夏之前,趙石曾登過李府的門兒,那會兒相談,就好像今天的翻版,不同之處在於,李吉顧忌更多。

現在就算是他堂兄同門下平章事李圃。再行想要邀請大將軍趙石過府相談,也可能是請不動了。

因為大將軍趙石的爵位已經成了晉國公。大秦外臣中的獨一份,身份又非一年之前可比……

歸根結底一句話,人家現在有那個資格,不高興了,誰的帳都可以不買,除了皇帝陛下,沒人再能以勢壓之了。

在言辭上落了下風,李吉卻不願輸了氣勢,心念電轉,針尖對麥芒不成,那就換個說法,“大將軍謬讚了,如今大將軍聲望之隆,遠勝於他人,朝野上下,無不矚目,一言一行,牽動人心,在下怎敢與大將軍相比?”

這就是文人所謂的捧殺了,更是暗指趙石之言行不符其身份。

兩人言談來去,帶出不少的敵意出來,有趙石的故意為之,也有李吉的本身的原因在裡面,兩人好像天然的對頭,兩次相見,都要用言辭刺一刺對方才甘心。

要說兩人也沒什麼舊怨,但說著說著就能擰起來,也皆看不慣對方之言談舉止,實際上,這正是文武之爭的縮影罷了。

大將軍趙石對京中門閥缺少敬畏,還親手埋葬了一個長安大閥,而李吉背靠長安李氏,世代為官,皆為文臣之翹楚,也同樣有著底氣,對趙石這樣權柄赫赫的領兵大將,天然便有著牴觸,又缺少容忍的度量。

而他也一直認為,堂兄在對待外間領兵大將上,偏於軟弱了,如果硬朗一些,不定當初長安之亂就不會發生,大將軍趙石也早就被拿問處置了,也好給外間那些驕兵悍將們看一看,朝廷的威嚴不可冒犯。

如此一來,其實也就能夠理解兩個人碰到一起,便能起些衝突的原因了。

其實趙石此時更拿不準李吉在皇長子李瓊這裡到底是個什麼角色了,若是親近於皇長子李瓊,便不會這般明譏暗諷,應該幫著皇長子李瓊拉攏試探才對。

不過對上李吉,他表示沒有任何壓力,根本不理李吉的這些言語,而是扭頭笑著對皇長子李瓊道:“這又不是廷對,如此佳宴,又有美人在側,李大人弄的太過鄭重了,讓趙石惶恐之極……”

不等李瓊開口,他便接著道:“不知殿下聽出來沒有,殿下口中,可一直叫著柱國為晉國公,李大人口中,又變成了大將軍,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樂

一意孤行

天降仙妻:這個宅男是我的

司徒止寂

四合院:阿瞞看了直點頭

進擊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