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9部分,將血,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分罕見的。
蒙古統領蒙古萬人隊的是博爾忽,赤老溫,忽必來等這樣的蒙古將領,很可能會在第一時間,同樣下達衝鋒的命令,直到戰事不利時,才會慢慢轉向蒙古人最為熟悉的作戰方式……
而哲別。卻在秦軍出現在視野之內的時候。便已經打消了跟秦軍正面較量的可能。因為他看到了秦人的高大健碩的戰馬,這種戰馬,形成的衝擊力,將不是蒙古騎兵的坐騎所能正面抗衡的了的。
而這,其實就是將帥之間的區別。
一個決定,其實也就改變了之後的戰爭程序。
也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秦軍的優勢,將蒙古騎兵最為優秀的一面在第一時間便展露了出來……
秦軍還在慢慢加速。蒙古騎兵卻已經開始作鳥獸散,他們分成一個個的千人隊,將弓箭持在手中,紛紛向敵人側方催動了戰馬。
馬蹄隆隆,終於響徹天地之間,讓潮河的河水,泛起無數漣漪。
但是,秦軍無疑佔據了主動,不是因為旁的什麼,只因為他們更快。所以也就搶得了先手。
箭雨在大軍疾馳中升起,烏雲一樣遮蔽了天空。弓弦震顫的嗡嗡聲,以及箭矢升空的銳嘯聲,,甚至在這一瞬間蓋過了馬蹄的悶響。
這是戰爭中最輝煌壯觀的一幕,是殺戮藝術的極致展現,可惜的是,詩人們很少能見到這種場景,所以,罕有見諸於弊端。
箭雨落下,成群的蒙古騎士絕望的拼命催動坐騎,卻還是被覆蓋於其間,箭雨帶著令人驚悚的呼嘯聲,從天空落下。
人馬皆倒,鮮血崩流,片刻間,便將前方成扇形的一片地方變成了地獄。
這就是戰爭中,搶得先手帶來的成果,以敵人的鮮血和死亡,作為最終的獎賞。
幾乎一個千人隊,就此消失在蒙古軍編制當中。
秦軍的犀利和恐怖之處,在這一刻表現的淋漓盡致。
不過,這只是勉強算是這場遭遇戰的開胃菜罷了。
蒙古人用他們的頑強以及那嫻熟的騎術,精準的箭術,告訴秦軍,這一戰還遠遠沒到結束的時候。
蒙古騎兵,好像被觸動了的馬蜂窩一般散了開去。
雖然看上去非常混亂,但絕對不是潰散。
他們分成斷斷續續的兩股,衝向秦軍兩側,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承受著突如其來的傷亡,也震驚於秦國人弓箭的射程,以及他們所造成的殺傷效果。
但絕不意味著,他們會在敵人面前,調頭逃走。
他們一般努力的讓戰馬賓士起來,一邊張開弓箭,對進入射程的秦軍做出攻擊。
如果說,秦軍的箭雨,是成規模的覆蓋攻擊的話,那麼蒙古人就化身成為了一個個狙擊手,將一個個進入射程的秦軍戰士從馬背上射下來,連綿不絕,對秦軍造成著緩慢而又堅定的殺傷。‘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戰術的較量,考驗的,其實已經不是大軍統領是否英明,是否能掌握戰事的節奏等等,而是在考驗著兩族戰士整體的軍事素養。
誰能更快的將戰事帶入自己擅長的節奏,誰才能在這場戰事當中,獲得越來越多的優勢。
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戰場中,戰事一旦開始,領兵之人的能力,才幹等等,也就沒多少用武之地了。
兩軍在開戰之始,便開始不停的失血。
箭矢在空中飛舞,馬蹄聲再未斷絕,兩族戰士們不停的射出弓箭,對敵人造成殺傷,一時間,漢人的鋼刀,以及蒙古人的彎刀,都成為了擺設,弓箭成為了戰場中的主角。
這一戰,之所以稱之為經典,被後世無數人所稱道,鑽研,並在之後,很快擺上了國武監的課桌。
不是因為這一戰的規模有多麼宏大,在古北口一戰當中起到了多麼關鍵的作用。
完全是因為兩支漢胡騎兵隊伍,在交戰中都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戰術手段,是漢家騎兵和草原胡騎之間最為經典的一戰。
兩軍士卒都將自己最為優秀的一面,展示了出來,並努力的保證著自己的弱點不暴露在敵人眼中。
將來,大秦騎兵縱橫天下,取得了無數勝利,也有無數的敵人,淹沒在大秦的鐵騎奔流當中,但再沒有一個敵人,在大秦騎兵面前,展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所以,很多後人皆都承認,蒙古人是舊時代騎戰中的王者,他們的戰術鮮明,運用恰當,又有著成群的彪悍戰士作為依託,只可惜,這一支難得的騎兵群體,卻在滅亡之前,少有發揮他們的優勢的餘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