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8部分,將血,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本來趙家人覺著日子就這麼過下去就成了,比起那時三餐不繼,一場雪下來,村子裡總要死傷幾個,徭役來了,也只能悶頭應著的日子可是好到了天上去的。
這樣想的人是真不少,但總架不住人天天說叨,於是大傢伙聚在一起一琢磨,也都覺著現在外姓人越來越多,這麼下去,十幾二十年後,趙家豈不連祖墳都成了旁人家的田地?大將軍護得咱們一世,但子孫呢?
於是乎,算計下來,又找些見識多廣的人出主意,最終卻是弄出了個章出來……
為後世子孫計,幾個村老也是下了狠心,先是請來風水先生,尋了一塊風水寶地,在那裡建起了新祠堂,新祠建好之後,硬是將舊祠給拆了,當然,中間又找和尚又找道士的,其中的講究可就多了,便不在這裡一一細數了。
當然這也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卻走到府裡打著趙石的名頭,請來好幾位德高望重之人,為鞏義趙氏一族重新錄了族譜,並在官府入檔。
不過不管是那些村老,還是旁邊出主意的,都沒忘了現在鞏義縣趙氏一族是地地道道的外戚,這種幾乎和皇帝改元差不多的行為的大動作,腿元熾會了主支的,那邊聽到這個訊息,對於這種幾手等同公甘泣門戶的舉動卻是不怒反喜,趙家老爺子沒露面,卻是派來了家中輩分極高的一位族老,算是作個見證。有了新祠堂,有了新族譜,還得了主支的明許,那些村老們的底氣就更足了,於是乎,將趙家莊中心的地方劃了出來,也不再大興土木,便以原來趙石一家舊居為底,修繕營造,建起了鞏義趙氏一族的第一座祖屋。
是的,也許在後世人眼中,這些都是些無用,畢竟土地都是國家的,在哪裡建房子,使用權是你的,但土地還是國家的不是?什麼祖屋不祖屋的,國家一有需要,或走過了使用年限,到時候都得給拆了。
但在這個時代的人眼中,意義卻是大不相同,只哼哼了以上實際的,或是象徵意義的東西,鞏義趙氏才能名正言順的稱之為一族,之後不論家中有多少兒女,外方又有多少子弟,乾的是什麼營生,但只要說起來,你就都得自稱,鞏義趙家誰誰誰,即便是外面開枝散葉,自立門牆,也都是鞏義趙氏一族的支脈,見了主支之人,都要矮上幾分。
而歷史上,許多赫赫有名的門閥世家就是這麼來了,這個一個家族凝聚力的象徵,就拿以前做比較來說,趙家村雖也是聚族而居,但卻斷然算不得是一族,因為除了官府沒有記錄,根本不予承認之外,還缺少這樣那樣的基石,所以外間子弟,被問起來歷的時候,最多最多說一句,原籍鞏義縣趙家村罷了,而非是理直氣壯的來一句鞏義趙家。
而這也只是立下了根基,還枝葉全無,想要成為真正的豪門世家,一代兩代恐怕不夠,卻要趙家子弟勤勤奮奮的努力個三四代,中間出上一些人才,這樣才能漸漸成型。
當然,現在也只是在踏實地基,不過那些村老們到後來,目標卻越來越是明確,召集趙氏族人,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在趙石還一點訊息也不知道的情況下,給族中弄了公田,按照鄉里的說,又叫祭田。
也就是說,族中有了公共財產,祭田得來的收益,歸族長支配,多數都是修繕祠堂,祖屋,或是家學的一些費用,資助族中子弟人家等等等等,這就是族長的權威所在了。
其中還有許多舉措,也不一一細說,反正是一通折騰,鞏義縣那裡趙氏一族終於略略成型了,向那些高門大戶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其實也不是那些村老……嗯,現在應該稱之為族老了,也不是那些族老們不想告知趙石,一來呢,是長安路途遙遠,二來呢,趙石在南邊領兵,去了尋不到人不說,還讓大將軍分心不是,於是也就先斬後奏了。
現在趙狗子來到長安,也算是身負重任,藉著親家的身份,把這事兒給倒了出來。
起這個,不論是範天養,還是張家老爺子,卻都是一般的羨慕眼神瞟過來,范家不用說,人丁稀少,立族這事等個幾代都不一定能成。
而張家人丁到是興旺,也早已是鞏義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但人心卻散,前幾年還分了家產,家中沒個趙石這樣像定海神針般的人物鎮著,家族興旺也是遙遙無期,兩人聽趙狗子說起這個,羨慕之際,卻也是諸般滋味兒齊上心頭。
但比起他們來,趙石對這些東西就真可謂是不甚了了了,心裡還在琢磨,這又建房子,又建祠堂,又弄公田的,難道是要建個公社?提前實現?大傢伙覺悟可是夠高的。
正覺著村子裡面的那些人莫不是瘋了的當口,石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