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4部分,將血,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參考舉子來說,景興四年這一科,可謂是一場盛事無疑,不過對於朝廷來說,何嘗不是如此?一來可以藉此安撫蜀中人心,宣示朝廷恩德,二來蜀中人傑地靈,文風鼎盛,實非大秦所能比的了的,正可以科舉,善納蜀中良才為己用……

如此這般,不光禮部上下忙的焦頭爛額,其他幾部也不清閒,朝會時事情越來越多,朝會之後,入宮請見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更讓禮部不堪重負的是,陛下已準備在七月間,行祭天大禮,有那麼一句話,國之大事,唯祀與戎,這是古話了,對於如今各國來說,並不適宜,但卻也算是了不得的大事情,又是在開疆拓土之後,可不又是一場盛事?

事情趕在一起,想必禮部的諸位大人嘴裡都是有些發苦的。

當然,還不只這些,朝廷在蜀中進行著一系列的革新,這才是如今大秦的重中之重,而每逢鼎革,事情自然是千頭萬緒,讓朝廷上下都是一片繁忙景象。

趕在這個時候進宮,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還好的是,現在趙石的身份不同以往,可在乾元殿偏殿中等候,對面坐著一身疲憊,微眯著眼睛養神的禮部尚書,不遠處還轉悠著吏部尚書老大人,還好,兵部尚書李承乾剛進去,不然的話,和這位大眼瞪xiǎo眼的,可就有些尷尬了。

就這麼枯坐了足有一個多時辰,才聽見裡面傳召羽林中郎將趙石的聲音。

只兩個多月不見,景帝李玄謹就好像變了個人似的,人也瘦了,還掛著兩個黑眼圈兒,龍案之上,案牘堆積如山,幾位翰林待詔在奮筆疾書,還有幾個不知道是什麼官職的人在整理文書,分mén別類,不停送皇帝御覽,殿內雖然還是那般威嚴肅穆,但一切的一切,都顯示出繁忙的氣息。

趙石進來,見禮已畢,景帝隨口賜坐,又過了多半晌,景帝才從案牘堆裡抬起頭來,揮手屏退眾人。

與往次陛見相比,這次卻是少了許多閒話,片刻間就入了正題,景帝看上去雖疲憊有加,但jing神卻很健旺,思慮敏捷而又清晰,可見,繁複的政務使方自登基數年的皇帝陛下迅速的成熟了起來。

這一番相談可就時間長了,先是景帝仔仔細細的讀了趙石帶來的奏摺,這一讀便耗去了足有半個多時辰。

之後趙石面對的就是各種詢問了,顯然,這位陛下對於這個結合了許多後世經驗的武學規劃有許多不解之處,尤其是之前雖被趙石說動,但到底對於武學建成之後,是不是能如趙石所說般,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些猶疑。

加之帝王幾乎天生的權力控制yu作祟,所以輕易做出決斷是不可能的。

不過趙石這裡早有準備,對答如流之餘,所陳述的種種規制的由來以及之後所起的作用都是其來有自,並非空口胡言,這種謀劃圓滿帶來的自信也多少感染了景帝,讓他問起話來,不再如先前般尖銳了。

臣一問一答,說著說著,渾然忘了時間,兩三個時辰的時光匆匆而過,讓外間的等候的一些大臣們心焦如焚之餘,也是暗自驚詫,不知道那位羽林中郎將這是又要做出哪些驚人之舉,竟在這等繁忙時節,還勞陛下親自問詢,耗瞭如此多的時光,這難道……難道是陛下又要興兵戈之事了?

不提外間重臣們的胡思luàn想,裡面君臣間的談話終於進入了融洽的階段,顯然,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趙石準備得當的緣故在裡面,沒有人願意跟一個想起什麼是什麼的人進行深入的jiāo談。

尤其是上位者,他需要下屬比自己還要努力勤懇,一旦下屬表現的過於輕鬆,或是努力不夠,那麼等待下屬的,很可能就是上位者的怒火。

於是,景帝陛下就覺著,在此事上,雖然現在瞧不出到底于軍國之事有多大的好處,但眼前這個心腹之臣顯然下了苦功,並非只是空口說說而已,那麼將這件事jiāo代給他,以觀後效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之後,景帝當即命人擬旨,武學改國武監,歸於禮部,詔大將軍折木清為國武監祭酒,羽林中郎將,得勝伯趙石為督學,因大將軍折木清病重,不能理事,暫由督學趙石總理國武監諸事。

接下來又擬旨六部,協辦國武監事,換句話說,趙石如今要是有什麼要求,不必再入宮請旨了,可直接要求六部給予協助,職權比之國子監,可是大了不只一點半點,而大將軍折木清雖還掛了個名,其實這新鮮出爐的國武監,所有權柄卻都到了趙石的手上了。

不過隨著趙石對於大秦官制越來越是熟悉,也瞧出一些關節,這事既沒透過中書,又沒招呼樞密院,而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