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養生就是養氣血,中國必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並”。——《黃帝內經?素問?疏五過論》
“凡刺之法,先必本於神”。在《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的開篇,黃帝就說“所有的針灸方法,都要以人的‘神’作為診斷的依據”。這裡的“神”就是我們的精神活動,也就是說,對一個人的疾病治療之前,先要了解他當下的精神狀態,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大家可以想一想,治療疾病都要以“神”為準則,那麼預防疾病呢?在談預防疾病之前,我們先要對疾病產生的原因有個大致的瞭解。稍微有點中醫知識的人都知道,中醫將致病因素主要分為兩大塊,一是自然界的“六淫”;二是人內在產生的七情。說直白點,就是人棲身的兩個大環境,一個是自然環境,一個是社會環境。“六淫”說的是自然環境變化引起的風、寒、暑、溼、燥、火六種致病因素,連小孩都知道,冷了要加衣服,下雨了要打傘,用這些方法來抵抗自然界的“六淫”。可是,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卻很少有人想到。我們每天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要面臨各種不同的事情,這些事情和自然環境一樣,會導致我們身體、心靈發生變化。那麼,用什麼方法來抵抗我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喜怒哀樂,悲哀憂愁,不讓它傷害我們的身體呢?我想很多人會奇怪或根本沒有意識到精神、情緒上的東西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吧?這也難怪,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連身體的問題很多人都置之不理,誰又有工夫靜下來聽一聽心靈的聲音呢?不過,如果你真的關注身體,關注心靈,關心生活幸福與否,就靜下來想想吧,因為社會因素,或者說“七情”對身體的傷害遠遠大於“六淫”。後者傷害的只是我們的身體,而前者傷害的是我們的“神”。“神”在中醫裡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名詞,說它藏在“心”裡面,又說“腦是元神之府”。“腦”在奇恆之腑中居首位,而五臟當中以“心”為核心,“神”就藏在這樣兩個最重要的器官當中,指揮人的生命活動。可想而知,它的地位有多重要。中醫最強調人所擁有的三寶就是“精氣神”,這當中精是物質基礎,氣是人體與自然界溝通的一個“中介”,而神則是前面二者的昇華(這個問題我們後面還會詳細介紹)。我們說養生,最終的目的就是養神,只要神養好了,不管身體、生活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境況,我們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擁有無可匹敵的生命質量。見下圖。身體只是一個載體,真正能夠感受到幸福與否還得看心理是否健康。而我們看似不經意的喜怒哀樂傷害的就是我們的神,《黃帝內經》中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一個人如果心胸寬廣,小事不放在心上,則情緒不會輕易受波動,這樣一來,氣血調和,臟腑功能協調,正氣充足,表現出來的感覺就是精神飽滿,從內到外透出一種敏捷、健康的訊息;反過來,那些心胸狹窄,喜歡爭名奪利的人,往往因為一些微小事情而引起情緒的變化,體內氣血的循行方向很容易被打亂,氣血一旦失調就會引發各種問題,給人的感覺是身體很虛,容易得病。科學家研究發現,性格內向更容易減弱人體的免疫力。這從中醫的角度來解釋就和上面一樣,性格外向的人,有什麼事都說出來了,不像性格內向的人,有事都憋在心裡,導致肝鬱,或者暗自悲傷,這種“內憐”的性格很傷神,容易導致體內氣血凝滯而引發各種疾病。現在流行的“癌症性格”的人便是神傷的典型代表,這種人往往是先由於情緒壓抑,傷了神,然後才一步一步耗氣傷精,最後形成病理性的病變,一旦診斷出來往往就是比較嚴重的疾病。相比之下,六淫的傷害就小得多了,可能是上火、咳嗽、感受風寒等,只要我們加以注意,基本上不會出現嚴重的病變。所以中醫說“心神乃形之大主”。一個身體出現問題的人,如果精神狀態很好的話,我們都會發自內心地感受到他的健康。否則的話,身體再健康,給我們的感覺也是無精打采,一副病懨懨的模樣。這些就是“神傷”與“形傷”的區別,所以我們說,“形傷”事小,“神傷”才是真正致命的。一個人如果能夠時時注意修煉自己的“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顆平常心,那麼,生活中所有的困難都能在一種理智而平靜的狀態下解決掉,這樣的人生又何愁不幸福呢?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心平氣和病不欺——給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手足相連”調氣法
“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黃帝內經?靈樞?口問篇》
一位朋友給我發來郵件,說因為一些小事,跟父親吵了一架,結果,老人家心絞痛發作,住進了醫院。看著老人受著疾病的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