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追尋商業中國,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嘶共荒芾斫饌夤�宋�裁椿嵐丫尚��詵現鉸ɡ鎩! �
但日本的評論家山川曉夫卻不像馬金迪這樣富於人文色彩。他從一些經濟資料的對比中得出了“中國從1966年開始到1978年人民生活一點也沒有改善”的結論。此時的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日本的二十分之一,美國的三十分之一。他認為中國經濟已經處於崩潰邊緣,“文革”開始後的這十幾年留給中國的只是一片空白。
武漢鋼鐵廠在建廠初期,蘇聯專家撤走後,就一直自力更生。現在,它更像是一片沼澤地。應邀去武漢鋼鐵廠參觀的日本高階技術人員在參觀工廠時需要穿上高腰的膠靴。山川對此感到震驚,因為同時期的日本鋼鐵廠,在一眼望不到邊的公園式工廠裡,已在使用電子計算機管理。
這一年中國的恩格爾係數,據山川曉夫估計,只相當於日本1877年到1887年這十年中的資料。山川還悲觀地估計,此時在工業上對中國進行援助的話,可能會引起某種社會矛盾或者新的社會不安。但他顯然認為鄧小平也知道這些現實情況,卻還是堅定地決心實行“四個現代化”的路線。
不過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像山川那麼悲觀,至少《日本經濟新聞》的一位記者認為中國正在加速實現商業的現代化。這位來上海的記者看到的南京路已經是一條繁華的街道。百貨店裡衣料和電器琳琅滿目,陳列也別具一格。中國甚至已經有了24小時營業的商店,但那時叫“晝夜商店”,1978年的消費者更多地稱它們為“小店”。上海市內的各個菜市場在這年夏天開始實行“電話預約定菜制”。引進自動售貨機也成了一件新鮮事。上海的《解放日報》甚至用了很大的篇幅來介紹超市。這種商業業態在當時的中國是聞所未聞的。
美國人對投資中國抱著非常謹慎的態度。一位代表一家化學公司同中國做生意的商人說:“任何西方企業如果打算冒險把大量資本投入中國的合資公司,那簡直是發瘋。它們根本控制不了這些企業。”但美國一些大量進口鞋子的貿易商已經開始初步探索中國工廠的生產狀況,然而中國人卻並不讓他們參觀工廠。
中國正在計劃開辦一些輕工業品的合資企業,但香港的觀察家認為,對中國的輕工業領域,西方公司大概不會像在石油鑽探裝置等重工業領域那樣蜂擁而上,激烈競爭合資機會。事實上此時中國已經開始了和一些美國公司的初步談判,並且希望在這些合資公司中採用國外的裝置、技術和管理。中國的打算是在一段時間內(通常說是五年),用工廠生產的襯衫、鞋子或者手提包來償付給外國投資者,這些產品價格要大大低於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南朝鮮(現在的韓國)同類產品的價格。在一段時間以後,這些廠房、裝置和技術將全部歸屬中國人。但美國人認為,這僅僅是中國所倡議的合資企業模式的一些“說明動向的細節”。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也敦促美國和其他國家仔細研究中國的建議,並且需要保持小心謹慎。
美國人認為這些合資企業將會建在福建或者廣東,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準備好了要和這兩個省的當局進行談判。在一些美國人的印象中,中國人已經變得更為講究實際了,因為中國需要技術,也需要出口市場。
同時香港也已經有一兩家公司蠢蠢欲動。它們的整個市場路線圖是先在中國進行初加工,再到香港進行精細加工,然後銷往美國。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大規模地降低成本和避稅。
虹橋書吧。
第5節:黎明前的躁動(1)
黎明前的躁動
1978年,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世界,都已經感受到這個國家破曉前的躁動。
遠在非洲的埃及已經觀察到中國的一些變化。這年年底埃及的《今日訊息》總結說,1978年,中國是地平線上的一顆明星。
鄧小平已經被證明是無辜的,中國共產黨承認以前對他的批判都是不實之辭。中國的“大字報”雖然還可以見到,但是內容已經變成了批評毛澤東和他的一些思想觀點。中國的外交官也不再被要求一定穿“毛式”服裝了,只要他們願意,就可以穿西裝。這個國家已經在修建為了旅遊業而設的飯店。西方舞蹈開始被接受。中國已經決定和資本主義的美國建交。
宣佈中美建交的時間最後定在1978年12月16日。這天上午,北京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反覆播報:上午10時將有“重要廣播”。此前,中美建交的談判都在秘密狀態下進行。絕大多數中美公眾都對中美建交公報的發表感到意外。
上午1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