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全球通史-2,開蓋有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表印度的原則而不是代表“外國的”原則。雅利安社的綱領強調梵文教育和《吠陀》的權威。達耶難陀決不是一個反動分子,因為他利用《吠陀》作為他攻擊不可接觸的賤民的社會地位、童婚、性別不平等和偶像崇拜的根據。

印度復興的另外兩個傑出的領袖是羅摩克里希納先生(1836—1886年)和辨喜大師(1863一1902年)。羅摩克里希納是個道德高尚的神秘主義者,他的自然的純潔和對神的無私的獻身吸引了印度各地甚至國外的信徒。他的最著名的弟子是辨喜;1893年,辨喜在芝加哥第一屆世界宗教會議上講話時,引起了國際上的注意。他在美國和歐洲講演了四年之後,作為一個民族英雄回到印度。然後,他獻身於其同胞的精神上的新生,使羅摩克里希納教會致力於社會工作和宗教教育。39歲時,他因過分勞累而去世,但是,他在向世界宣講印度教的原則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已使他的同胞獲得尊嚴感和自豪感。這樣,印度教對西方的挑戰所作出的響應是兜了一個圈子:從拒絕、模仿到批判地再評價和滿懷信心地肯定。

六、印度的民族主義

拉姆?莫漢?羅伊不僅是印度宗教復興的最早的領袖,也是印度政治覺醒即民族主義運動的最早的領袖。這在印度是一種新現象;以往,印度一向存在著文化統一和地區忠誠,但是,不存在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