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遲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1章 對峙,閨寧,意遲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有自個兒的命重要。”說著,他嗤笑了聲,“費再多的心,也輪不到你我坐上那張椅子,何必自討苦吃。事成了,內廷依舊還是這個內廷;事敗了,內廷也依舊還在掌中。閒來無事,趟趟渾水,那是樂子,如今再往渾水裡栽,卻是傻子。”
說到最後,他毫不留戀地將視線從遠方收了回來,笑了笑,溫聲說道:“且等著吧。”
待到了時候,一切自見分曉。
當他站在殿前,同小潤子說起這番話的時候,皇貴妃正在同莎曼見面。
沒有人知道,這一天,她們都談了些什麼。就連舒硯跟惠和公主,也同樣被蒙在鼓中。
然而兩天後的夜裡,明明身體已經瞧著大好了的肅方帝,卻突然再次病倒。
訊息一出,不止白家慌亂,紀鋆皺眉不展,就連汪仁也被唬了一跳。但眾人收到訊息時,已是翌日天亮之後的事。饒是小潤子。這次的訊息也送得慢了一步,更不消說別人。
至於肅方帝的病,太醫院的說辭。當然仍是那一套,戰戰兢兢地開方子煎藥治病,可見效甚微,並不頂用。
知道自己身在局中的人,當然都明白這其中的關竅。但汪仁想不通,皇貴妃幾日之前,還在隱忍。仍未徹底打消讓太子即位的念頭。她這會突然發難,豈不是自亂陣腳。不要命了?
可同汪仁打過交道的皇貴妃卻也不是個愚蠢的人,明知道這般做只能亂一亂那些虎視眈眈的人,終究不能治本,反倒會誤了太子的性命。她怎會做出這般近乎胡鬧的事來?
汪仁不禁想到了近日唯一同皇貴妃單獨會面過的莎曼。
“難不成是她?”他狐疑著,動身直接便往北城去。
莎曼見他問,一臉無辜:“我不知情。”
汪仁焉會信她……
莎曼便故意扯了宋氏出來,叫汪仁無法繼續追著她盤問。
汪仁一貫的好耐心,也叫她給氣得差點要跳腳,冷了臉半響不曾開口。還是宋氏看出不對,拉了莎曼回房,蹙著眉問過,莎曼才說了句。“她大抵,是破釜沉舟了。”
宋氏聽不明白,只好原封不動地轉述給了汪仁。他卻是一聽就懂了。準備離去,走出幾步,卻又忍不住轉過身來,叮嚀了宋氏幾句記得天日漸冷多多加衣,見她溫聲細語地應下了,這才安心遠去。
可京都的局勢。卻已在這短短几日間,出現了巨大的變故。
肅方帝再次病倒。病情來勢洶洶,甚至遠勝於上一回,只怕等不到紀鋆準備逼宮的那一日。
一山不容二虎,白家要在靖王府跟太子之間做出最明智的選擇,也必須確保太子不會成為後顧之憂。既要扶持紀鋆,這就勢必要拿皇貴妃跟太子做棄子。一來白家乃為表誠意;二來斬草除根永絕後患,來日不會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三來白家不動,難保將來紀鋆不會動手。
畢竟皇貴妃是白家養大的女兒,什麼樣的手段品性,白家最是清楚。為了兒子,恐怕只要她還有一線生機,就不會輕易放棄。
所以,不論如何,有些人,終歸是留不得。
借了皇貴妃之手,先讓肅方帝好轉,又使他脾性變得更為暴躁。到那時,謠言散佈,人心愈加慌亂之際,他們甚至不需動用過多兵力,不需大費周折打仗。只需紀鋆先得了梁思齊的支援,後領一支精兵夜入皇城,拔劍逼宮,誅太子諸人,對外宣稱此乃肅方帝所為,暴虐成性,殘殺至親骨肉便是。
紀鋆一行夜入皇城,原是收到了皇貴妃的訊息,為保太子,誰知終究還是晚了一步。
肅方帝亦在大開殺戒後,自刎於龍椅之上。
沒了太子,他又未立遺詔,且因他瘋癲暴虐一事,誰敢肯定,他的兒子不會繼承了此等瘋狂?
天下民心所向,擁護靖王登基成帝,不過必然。
然,這些計劃,到了此時,卻不得不出現變動。
紀鋆揹著手,在房中來回踱步,皺眉良久。
這些事,其實還不足以叫他亂,真正叫他亂的,是他的父親靖王爺。時至今日,他爹仍不曾就這事給過他一個準話,究竟是支援還是反對,是讚賞他雄心大志,抑或還是毫不在意……
但不曾反對,大抵便是贊同了。
他何曾想過,已有一段日子不曾聯絡過自己的父親,此時已身在京都。
收到雲詹先生的信時,靖王的人,就已臨近京都。
看完信後,他略吩咐了幾句,撇下眾人,換做尋常打扮,孤身先行入京。
進了京後,他徑直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