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數字城堡,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能是個惡作劇――一個日本競爭者拿他尋開心。現在,從前這些疑問又塞滿了他的大腦。德源昭高下決心要打到更多資訊。
他衝出辦公室,從昭高科技公司的主門廳左側下了樓。在他飛速從手下的員工身旁經過的時候,他們都畢恭畢敬地向他鞠躬。德源昭高心裡清楚,他們並不是真心對他表示愛戴――鞠躬是一種禮節,即使對最冷酷無情的老闆,日本職員也會這樣做的。
德源昭高徑直來到公司的電話總交換臺。所有電話都是由一個接線員在一臺Corenco2000上操作的,這是一臺連著十二條線的交換終端機。儘管女接線員很忙,但在德源昭高進去的時候,她還是起身鞠了一躬。
“坐下。”他乾脆地說道。
她照吩咐坐下。
“今天4點45分我在私人電話上接了一個電話。你能告訴我這個電話是從哪兒打來的嗎?”德源昭高為自己沒有早這樣做而悔恨不已。
接線員緊張地嚥下口水。“我們這臺機器上沒有打電話人的身份記錄,長官。但是我可以聯絡電話公司。我肯定他們能有所幫助。”
德源昭高毫不懷疑電話公司能幫上忙。在這個數字時代裡,隱私已成為歷史;任何事情都有記錄。電話公司能準確告訴你打電話人的身份以及談話時間的長短。
“現在就做,”他命令道,“一有訊息就通知我。”
第三十四章
蘇珊獨自一人坐在三號網點裡,等待追蹤程式的返回。黑爾決定出去走走,換換空氣。她非常感激他作出了這個決定。但說也奇怪,獨自一人待在三號網點並沒讓她有半刻休息。蘇珊不禁又開始思考遠誠友加和黑爾之間出現的新關係。
“誰來監視這些監視者呢?”她自言自語。這句話一直縈繞在她的大腦裡,蘇珊努力不去想它。
她又想起了戴維,希望他能平安無事。她仍然難以接受他在西班牙這一事實。他們如果能儘快打到兩個密碼,早點兒結束這一切就好了。
蘇珊已經不知道自己坐在那裡等追蹤程式等了有多久。兩個小時?三個小時?她凝視著外面空無一人的密碼破譯部的地板,盼著她的終端機能立刻響起來。但有的只是一陣沉寂。晚夏的太陽已經落山。頭頂上的自動熒光燈早已亮了起來。蘇珊感到時間已經不多了。
她低頭看著追蹤程式,皺了皺眉。“快點啊,”她咕噥道,“給你的時間已經不少了。”她握著滑鼠,點選幾下後調出了追蹤程式的狀態視窗。“看看你到底執行了多長時間?”
蘇珊開啟追蹤程式的狀態視窗――那是一個數字鍾,跟萬能解密機上面那個數字鐘十分相似;上面顯示了追蹤程式執行的小時和分鐘。蘇珊盯著螢幕,希望能看到小時和分鐘的顯示。但她看到的卻是截然相反的東西。她眼前的景象使她的血液都凝固了。
追蹤程式已中止。
“追蹤程式已中止!”她失聲叫道,“為什麼?”
蘇珊頓時一陣驚慌,瘋狂地滾動著頁面,檢查螢幕上的資料,在程式裡尋找任何一個能中止追蹤程式的命令。但她卻是在白費力氣,毫無結果。似乎她的追蹤程式是自動停止的一樣。蘇珊知道這種情況只有一個可能性――她的追蹤程式出現了“蟲子”。(作者這裡用的是“BUG”一詞,本義是“蟲子”,在計算機用語裡表示“錯誤、故障”,指由於程式中存在的語法錯誤或邏輯錯誤而導致程式執行發生的錯誤。這裡將之譯為“蟲子”。)
蘇珊把“蟲子”看成是電腦程式設計中最令人惱火的一個地方。因為電腦嚴格按照操作順序執行,所以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程式錯誤也會產生嚴重的後果。簡單的語法錯誤――例如,一個程式設計員本應插入一個句號,卻錯誤地插入了一個逗號――會使整個系統乖乖就範。蘇珊一直覺得“蟲子”這個詞的起源非常有趣。
“蟲子”來自於世界第一臺計算機――馬克一號――這臺電腦於1944年誕生於哈佛大學一間實驗室裡,體積佔據了整個房間,它的機電電路交錯在一起宛如一個迷宮。這臺電腦有一天出現了一個小故障,沒人能找到故障原因。在苦苦尋找幾個小時之後,一個實驗員最終發現了問題所在。似乎一隻飛蛾落在了計算機的電路板上,引起短路。從那個時候起,電腦故障就被謔稱為“蟲子”。
“我可沒時間排除故障。”蘇珊暗自罵道。
在程式裡找到“蟲子”需要花上幾天的時間。為了找到一處細小的錯誤,你要查遍數以萬計的程式行――就如同在一本百科全書裡找一處印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