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吐月光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7章 彈駁(上),紅樓之庶子賈環,輕吐月光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順天府,天子腳下皇城。

皇宮正門幾隊守衛,兵甲精良,威嚴莊重,圍著皇宮裡裡外外,來回巡視。

皇城就是這樣的,數以萬計的太監宮女,兢兢業業地服侍著宮裡面的貴人;三千大漢將軍輪值皇宮守衛,每日取一千,三天一換。

大漢將軍這個稱呼,是取自前明的皇宮守衛,既隸屬於錦衣衛,也被稱為殿廷衛士,大梁三代皇帝,都不拘泥於這種小節,是以一直延續了下來。

一大早上,朝中大臣都拿著自己的牌子,在宮門處題名登記,排隊進去上朝。不管是你是宰相,還是太子少傅,亦或者是皇親國戚,都得老老實實地在宮門口登記,才能進宮。

在皇宮裡百轉回腸,歷經長時間的步行,才能看見金鑾殿。

尋常五品之上官員,日日都來上朝,每逢初一十五,天子腳下的所有官員,不論品級大小,皆要上朝恭聽,是為都中官員的盛事。

來上朝並不代表你能見著皇帝的龍顏,從金鑾殿大殿裡面一路排到三十九層漢白石臺階,再到廣場,按照官員地位品階依次排出來。有沒有你的事不重要,但你不來,就是嫌脖子上的腦袋礙事了。

金鑾殿,龍椅寶座上坐著一個氣勢雄渾的龍袍男子,便是當今大梁的九五至尊,趙翰。

身後兩個舉著儀扇的女官,左手邊躬身站著個慈眉善目的太監,頭戴紅頂花翎,身著仙鶴補子的蟒袍。

殿下站著的,除卻當首兩位初涉政事的皇子,之後依次是三公三孤,六部尚書,內閣六位大學士,六部副職官員。

再往後排,則是一眾清流,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通政司通政史、左通正、右通正,五寺寺卿,翰林院學士,國子監祭酒。

最後邊又有一應專司其職的小部門主官,只排到白石臺階之下,聽不見裡面議政。只待裡面有事要諮問了,由兩旁的小黃門高聲傳話,才可進去回話。

白石階下躬身站著的官員,都略顯疲態,他們從凌晨三點就在宮門外等候,五點宮門才開,一直站著等候裡面的大臣與皇帝議政,受著上午八九點的烈日炙烤,著實有些吃不消。

他們卻還算好的,後面廣場上那些跪著的小官員才是最慘的,正處在太陽底下,身上的官服都溼透了。

趙翰此時神色不佳,面上也有幾分疲倦,今日恰逢是一月兩次的大朝,平日裡見不著的事,今日一股腦全堆到他面前了。趙翰少不得不罵那些官員翫忽職守,早該呈上來的政事,非要等著這一天來奏,卻忘記了一點,絕大多數的官員,除了大朝那一天,都沒有機會靠近自己。

一直從早上五六點折騰到上午八九點,進諫的進諫,要錢的要錢,禮部鬧騰天子連著幾日夜宿一個妃子不合禮制,工部哭著喊著任務過重資金短缺,趙翰是一刻都沒休息,可聽得全是些毫無意義的瑣事,耳朵也聽煩了,嘴巴也問幹了,腦子裡嗡嗡地作響。

嘗試著又給身邊的太監使了個眼色,那大太監清了清嗓子,聲音尖銳。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趙翰滿懷期待地挪了挪龍椅上的屁股,卻被殿裡一聲啟奏聲生生按在了龍椅上。

這已經是黃鶴第三次喊話了,三次都有人出來啟奏。

“又有何事?”

一個佝僂著身子的老臣從人群裡擠了出來,顫顫巍巍地在殿中跪下。

“陛下,老臣有本奏。”

堂下跪著的,隸屬於內閣,其名李思文,今年已經六十餘歲年紀,可謂是老臣。內閣一應大學士,皆是嘉勝皇帝還為皇子之時,治國韜略上的老師。只因如今嘉勝皇帝已經有了太子,所以不再尊為三孤,只是仍做內閣大學士稱呼,李思文雖然並不是大學士,但也是趙翰面前的老人了。

嘉勝雖然厭惡這李思文不自持身份,堂堂內閣中人,卻學著那些言官,淨摻手些與他無關的事,太不尊重。但到底還是給這個老臣幾分面子。

“李老先起來說話,有什麼事慢慢說。”

李思文拍了拍衣襬上的灰塵,兩手顛了顛拖著的衣袖,微微自得地環顧了番周遭的眾臣。

“皇上體恤老臣,可見仁德。老臣要彈駁!老臣要彈駁國子監博士林道儒,欺君忤逆,翫忽職守,假言抱病在身,實則私自離京。”

嘉勝平心靜氣地聽著堂下的李思文啟奏,聽完卻心中又是一陣惱火,折騰了半天,又是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

李思文一番說完,殿內一片譁然。

“這,這....”“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怮

秋暝

天武霸尊

十九道

漢末沉浮記

何子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