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吐月光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章 扭曲,紅樓之庶子賈環,輕吐月光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安,大梁皇宮,文淵閣。
閣內,安靜地坐著幾個滿頭白髮的老朽,有的提筆書寫文書,有的低頭沉思,還有的皺著眉批閱奏摺。
各人各自忙著自己手頭的事情。
這裡,就是大梁的政務廳,也是嘉勝皇帝與一眾朝中重臣商討國事,運籌帷幄,治理天下的辦公場所。
如此,這些原本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老者,便也好似渾身沐浴了一層金燦燦的光輝。
他們,皆是人臣的巔峰地位,凌駕於萬千大梁官員之上。
動則天下震動,一言一行,皆關係到天下萬民的生死興衰。
這些內閣大臣,被官家尊為大學士。通俗點來說,便是皇帝的帳下幕僚,為皇帝出謀劃策,是皇帝治理天下,最為重要的左膀右臂。
但大學士,卻並不是他們唯一的名號。
大梁是新朝,大學士實則是虛職,並無實權。單論品級,不過正五品之官位,何德何能能凌駕於朝中百官之上。
他們每個人,身上都領著其他的重要職位,或是掌管一部,或是身居相位,更高的,身上還頂著三公的尊號。
所以每月初一十五大朝之日,按照品級建制依次排列的官員站位,其實並不是真的三公在前,其次左右相,然後六部尚書,最後大學士。
人沒有這麼多,大多是一個人身兼多個尊號,按照地位排列。
這些就是官場文人的規矩了,朝臣公認的重臣自然就站在最前。自覺不夠資格的,也會自己退讓一步,站在更為貴重的身後。
所以每次大朝,官員各自所居的位置,非常的微妙。也並不是百姓們心裡所想的,真的就三公兩丞,六尚書三孤六大學士這麼多人,實則要少上很多。
大梁內閣的大學士,並不全制,只有四位。
大學士之名,不過是多一份聖眷的意思,相比這些重臣身上的其他重要的官位,就顯得不值一提了。
內閣裡的重臣,自然就也不只四位了。
這些重臣個個身懷治國韜略,萬世之才。對於一個朝代而言,能夠擁有這樣一群真正有本事的人才,是任何一個皇帝都會欣慰感激的事情。
可對於嘉勝來說,卻不然。他是真真對這些重臣頭疼萬分。
這原是不懂朝政之人的想法,要知道,極少有皇帝,能夠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把整個朝廷握在手裡。
要真有皇帝能夠完全的控制整個朝堂,文武百官皆心悅誠服,死命忠心,黨派勳貴全部滅絕。
那麼這個皇帝定然能夠開啟一個無比輝煌的萬世王朝,劍指八方,萬國來朝。
但這不過是歷代皇帝的最高夢想。大臣有優劣才華之分,皇帝也有賢明昏庸之分。
能夠做到這步的皇帝,天時,地利,人和,處處都關鍵。而且要皇帝自身有雄才大略,朝堂上有多個能派上大用的眾臣,還要有那麼一丟丟的運氣。
並不是說嘉勝是個沒有才能的皇帝。相反,嘉勝皇帝的勤於朝政、勤儉賢明,是朝中眾臣都公認的。
這些都是後話,趙翰頭疼,就頭疼在這些重臣身上。
他們個個都有著自己的牽掛,亦或者說他們分別都來自於不同的派系。
所牽扯的勢力何其之深!這就是趙翰所不能也不好動作的地方。
三公之一當朝太師、皇帝右相、內閣首輔宋元則,在太上皇執政時便是內閣中堂,最受朝臣百姓推崇,實為德高望重,地位至高。
宋元則是太上皇所推崇的,權威高到但凡他有進諫的,趙翰只能老老實實地謙虛受教。
趙翰沒有隨意任命卸任這些重臣的底氣,但凡他敢提出這個想法,朝中那些不要命的清流就會讓他知道什麼叫做“千夫所指”。
當朝太傅工部尚書大司空李文鋒,兵部尚書大司馬孫浩然等人系舊黨魁首。
剩餘吏部尚書劉策、大學士禮部尚書邢山河、刑部尚書王之鶴等人皆是態度曖昧,不站隊,只忠於值守。
誰也不知道他們身後,又牽扯著什麼樣的勢力。
但即便舊黨坐擁兩位尚書大員,也並不是內閣裡最有話語權的黨派。
最有話語權的,便是當朝左相,新黨魁首林甫儀。這位內閣權臣的能力自然不可質疑,他是趙翰當政十幾年來,所推出來最為重要的代言人。
新黨如何勢高,皆因新黨是趙翰所扶持的,與舊黨唱對臺戲的派系。
新黨在相當的程度上,是代表了趙翰的意志,林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