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部分,法言義疏,獨來讀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據書序此篇名為棄稷(一),又合此篇於皋陶謨,謂其別有棄稷之篇,皆由不見古文,妄為說耳。”王氏鳴盛後案雲:“蔡邕獨斷雲:‘漢明帝詔有司採尚書皋陶篇制冕旒。’今其制正在益稷內,可見不可分篇。且孔穎達於書疏以馬、鄭、王合為一篇,別有棄稷為妄說及作詩齋譜疏,又引皋陶謨‘弼成五服’,一人之作,自相矛盾。據法言云:‘言合稷、契之謂忠。’若如晚晉本,稷、契無一遺言,子云何以遽立此論?知楊所見真棄稷篇中多稷、契之言也。此篇至晉而亡,今之割皋陶謨下半篇以為益稷者,乃晚晉人所分也。”西莊此說甚允。子云說經雖皆用今文,然固非不見古文者。重黎雲:“或問‘周官’。曰:‘立事。’‘左氏’。曰:‘品藻’。”苟非親見二書,必不妄作此語。此雲言合稷、契之謂忠,亦正據尚書棄稷逸篇為說,非想當然語也。“謀合皋陶之謂忠”者,皋陶見問明疏。皋陶謨:“允迪厥德,謨明弼諧。”夏本紀作“通道其德,(今本“道”、“其”二字互倒。)謀明輔和”。段氏玉裁考異雲:“‘通道其德,謀明輔和’,即‘允迪厥德,謨明弼諧’之詁訓也。”此雲“謀合皋陶之謂嘉”,亦用經訓為答,其字不必作“謨”也。司馬雲:“言不以聖人之正道佐其君者,皆非忠嘉。”按:即孟子云“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及雲“我非堯、舜之道不敢陳於王前”之義。“●如之何”,錢本作“邵”。按:說文:“邵,高也。”邵,正字;●,通假字。修身“公儀子、董仲舒之才之●也”,下文“年彌高而德彌●”,字皆作“邵”,錢本亦同。司馬雲:“問稷、契、皋陶道高不可及,柰何?”“庳則秦、儀、鞅、斯亦忠嘉矣”者,音義:“庳音婢,下也。”按:說文:“庳,屋卑。”引伸為凡卑之稱。庳對邵為高而言也。秦、儀見淵騫疏。斯見問明及重黎疏。商君列傳雲:“商君者,衛之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為中庶子。公叔既死,公孫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以求見孝公,語事良久,弗聽。後五日,復見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復見孝公,善之而未用也。復見,語數日不厭。景監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吾不能待。且賢君者,各及其身顯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強國之術說君,君大說之耳。然亦難以比德於殷、周矣。’孝公既用衛鞅,以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於是以鞅為大良造,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秦孝公卒,太子立,車裂商君以徇,遂滅商君之家。”司馬雲:“若嫌論太高而卑之,則陷入於狙詐矣。”按:正文“矣”猶“乎”也。言苟不能取法乎上,而唯同流合汙之是務,則如秦、儀、鞅、斯之言與謀,亦可以為忠嘉乎。注“勖,勉”。按:爾雅釋詁文。言稷、契、皋陶之道雖高,然非不可幾及,苟能勉而行之,則亦稷、契、皋陶也。注“庳,下也”。按:漢書司馬相如傳顏注云:“庳,下地也。”(一)“序”字原本訛作“據”,據尚書益稷篇孔疏改。

堯、舜之道皇兮,〔注〕皇,美。夏、殷、周之道將兮,〔注〕將,大。而以延其光兮。〔注〕二帝、三王光延至今。或曰:“何謂也?”曰:“堯、舜以其讓,夏以其功,〔注〕平水土也。殷、周以其伐。〔注〕聖德同而禪伐異者,隨時之義一也。此又寄言以明其旨焉,五君應乎天,順乎人;王莽違乎人,逆乎天。〔疏〕“堯、舜之道皇兮”云云者,皇、將互文,“而以延其光兮”總承上二句,皇、將、光為韻。“堯、舜以其讓”云云者,司馬雲:“盡美盡善。”注“皇,美”。按:詩烈文:“繼序其皇之。”毛傳雲:“皇,美也。”注“將,大”。按:爾雅釋詁文。以上二注世德堂本並冠以“秘曰”字。注“平水土也”。按:堯典雲:“帝曰:‘俞!諮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又呂刑雲:“禹平水土,主名山川。”注“聖德同而禪伐異”。按:世德堂本“禪伐”誤“禪代”。

或曰:“食如蟻,〔注〕言精細也。衣如華,〔注〕服文彩也。朱輪駟馬,金朱煌煌,無已泰乎?”曰:“由其德,舜、禹受天下不為泰。〔注〕言當理也。不由其德,五兩之綸,半通之銅,亦泰矣。”〔注〕綸如青絲繩也。五兩之綸,半通之銅,皆有秩嗇夫之印、綬,印、綬之微者也。言不由其德而佩此亦泰,況可滔天乎?〔疏〕“食如蟻”者,音義:“蟻,與蟻同。”御覽八百四十九,又九百四十七引並作“蟻”。按:“食如蟻”於義難通,疑當作“皚”。說文:“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元鎮魔人

柒號小刀

玉姐

超氣小仙女

正宮極惡

絕對601

第七空間

雨霖鈴

小心惡公子

換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