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部分,法言義疏,獨來讀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煞蚨��胂攣淖呈俊⒋炭鴕宦傘H裘易鄭�庋滴��遙�韭硇搜得椅�擔ㄒ唬��淥稻�恰N┯衢芯莨閶叛得椅�拔�保�淥底釗貳V腧��遙�萄源四聳�又����O攣牧健懊搖弊忠噯弧#ㄒ唬�靶恕弊鍾詿艘宀豢山猓�傻弊鰲霸頡薄�
“叔孫通”。曰:“槧人也。”(同上。)李注云:“見事敏疾。”吳注云:“叔孫通雜採秦儀,著漢儀,簡牘之人也。槧猶牘也。”俞樾曰:“‘槧’疑作‘◆’。溫公注太玄,以◆◆為銳進躁急之志。叔孫通未知禮樂必百年而興,急欲興之,故以為◆人。”案:槧與漸同。蓋古“漸”或書作“槧”,與槧相似,故爾致訛。書呂刑:“民興胥漸。”王引之解漸為詐。又荀子不苟篇雲:“知則攫盜而漸。”議兵篇曰:“是漸之也。”正論篇曰:“上幽險則下漸詐矣。”莊子胠篋篇曰:“知詐漸毒。”諸“漸”字均當訓詐。蓋揚子以叔孫通為詐人也。夫叔孫通之所為,無一而非譎詐。又五百篇以魯二臣不受通徵,稱為“大臣”,則揚子之嫉通也久矣,故以漸人斥之。
非夷尚容。(同上。)李注云:“非夷、齊,是柳下惠,戒其子以尚同。”案:此指東方朔戒子之詩,言朔詩言首陽為拙,柳下為工。此“容”字疑“禽”字之訛。禽即柳下惠之名,尚禽指柳下為工言,非夷指首陽為拙言。“尚禽”與“非夷”對文。
或問:“航不漿,衝不薺,有諸?”(君子篇。)李注云:“樓航不挹漿,衝車不載薺。”俞樾雲:“‘薺’當為‘齊’,齏之假字。鄭注周禮,曰:‘凡醢漿所和,細切為齏。’此言樓航不可挹酒漿,衝車不可盛齏醢也。”案:“漿”當作“槳”。方言云:“所以隱棹謂之●。”注云:“●,搖櫓小橛也。”薺訓為“採薺”之“薺”。禮記孔子燕居篇言君子之在車也,“和鸞中採薺”。採薺為樂名。周禮樂師雲“趨以採齊”,而夏官復有齊右之官,是採薺為行車之音也。蓋航為大舟,衝為行軍之高車,此言大舟不必恃櫓棹之用,兵車不必合採薺之音也。故或以“大器不周於小”為問,即言大器於小者有所不備也。採薺單稱為薺,與周禮鍾師“齊夏”一律。李、俞之說均非。 孫卿非數家之書,侻也;至於子思、孟軻,詭哉!(同上。)李注云:“彈駁數家,侻合於教。”案:侻、詭二字乃方言。今人心有所是則稱為兌,俗書作“對”;心有所非則稱之若丫。侻即“兌”字之音,詭即“丫”字之轉音。蓋以荀子非數家為允,而以斥思、孟為非也。李注未晰。
或曰:“甚矣!傳書之不果也。”曰:“不果則不果矣,人以巫鼓。”(同上。)俞樾曰:“說文:‘果,木實也。’淮南高注:‘果,誠也。’傳書之不果,猶言傳記之書多失實耳。”案:俞解不果誠確,惟下二句則未解。“不果則不果”者,則訓為法言後世之書,記事失實,均以承襲古書之故。古書不能徵信於前,斯後世之書不能垂信於後,猶近人所謂以訛傳訛也。(不果則不果,猶言後世不實之書均效則往古不實之書耳。)若“人以巫鼓”,李軌解巫鼓為妄說。不知巫即巫覡之巫,鼓即瞽瞍之瞽也。古代巫主降神;瞽主掌樂,亦主降神。故國語言瞽史知天。古代荒渺之談,神語之史,大抵出於巫、瞽二官。“人以巫鼓”者,言傳記之書既多失實,遂使人人逞荒渺之說,與巫、瞽同。李說非也。
語乎者,非囂囂也與?(同上。)案:此“乎”字系代詞。語乎者,猶言語此也,即指語仙術者言也。與古籍各“乎”字均殊,非語助詞,亦非狀事、狀物之詞。
天地之得,斯民也;斯民之得,一人也;一人之得,心矣。(孝至篇。)李軌注“天地之得”雲:“得養育之本,故能資生斯民也。”注“斯民之得”雲:“得資生之業,是故系之一人也。”注“一人之得”雲:一人之得統御天下者,以百姓之心為心。”其說均望文生訓。初疑“得”當作“德”,自今觀之,則“得”字蓋即“中”字也。中、則雙聲,東、得雙聲,而“得”字又讀若登。登、東、中均一聲之轉。又詩旻中與頻韻,讀中為真,與職韻同轉。今川、蜀之人於職韻之字多讀若東部之音,揚子為蜀人,故據方土之音,書中為得。禮運雲:“人者,天地之心也。”此即揚子以斯民為天地之中所從出也。緇衣雲:“民以君為心。”此即揚子以一人為斯民之中所從出也。孟子云:“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又云:“一正君而國定矣。”此即揚子以心為一人之中所從出也。蓋揚子之意,以為天下之治亂,繫於君心之邪正。一人者,即君之謂也。 周康之時,頌聲作乎下,關雎作乎上,習治也。齊桓之時縕,而春秋美邵陵,習亂也。(同上。)案:上節用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