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部分,鬼吹燈第二部④ 巫峽棺山,辛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所繪是一派險峻的懸崖絕壁,壁上掛棺而懸,藏了許多“懸棺”,畫中有幾個盜墓賊,其中一個賊人抱著松皮粗鱗的棺材蓋子正在用力挪動,顯然是剛剛揭開棺蓋;另有一賊攀在絕險的陡壁上,拿繩索套在棺中古屍頸中,把棺中老者的屍體拽得坐了起來;還有兩個盜墓賊蹲在棺材旁邊,從棺中抱出一塊塊“骨甲”,那骨甲上滿是“星圖”和“蝸蟲古篆”。

畫幅旁邊注著一行字“觀山盜骨圖”,封王禮看此圖看得心驚肉跳,原來畫中所繪的盜墓場面,正是其先祖所為。

“封氏”為地方上極有名望的豪族。祖祖輩輩都居住在巫山棺材峽。那峽中地形險惡剝斷,藏有無數“懸棺”,封氏現任就曾經在“棺材峽”中盜取過許多“天書異器”,藉此發跡,習得了許多失傳已久的巫術,進而痴迷“爐火之術”。

到了元末明初,傳到封王禮這輩,自稱“棺山太保”,仗著精通“棺山指迷術”。在各地秘密發掘古冢山陵,實際上封家有得是錢,其輩盜墓的動機,主要是為了那些藏在墓中的古卷古籍,此刻見了“觀山盜骨圖”,還以為自家的秘行敗露,驚動了天子,肯定逃不開滅門之禍,而且這件事從無外人知道,這說明皇上身邊有“高人”。對“棺山盜墓”之事必定是一清二楚。此時只好硬著頭皮,按照洪武皇帝的要求設計皇陵。

劉伯溫當時在朝中已萌生退意,但在修建皇陵之事上,被皇帝逼得脫不開身,想起世上還有這麼一夥“棺山太保”,最是精通陵譜和遁甲之術,就把這件“皇差”推到了他們頭上,他還算留些情面,只把畫卷稱做“觀山盜骨”。並未明言實際是“棺山盜墓”。

封氏專攻奇門異術,行事手段常人難料,而且從骨甲中掌握了許多風水秘術。對陵墓結構和選址都有獨到之處,使洪武皇帝十分滿意,御賜封王禮和他的幾個弟子純金腰牌,從此以後稱為“觀山太保”,留在御前聽用,專職為皇家建造陵墓。

洪武皇帝出身於社會底層,所以對民間風物多有了解,他又問封王禮,即便皇陵得以不遭胡人盜毀,卻未必是萬全無憂了,因為咱們漢人也不是吃素的,聽說自古以來世上便有“發丘摸金”之事,這些人要是打起大明皇陵的主意來卻又如之奈何?

封王禮說臣以為民間倒鬥之輩,真有手段能盜發皇陵的並非僅有“發丘摸金”,更有“搬山卸嶺”,“搬山道人”擅長生剋制化之術,行蹤隱秘難尋,許多年來很少與外人相通,但他們所做只為求取“丹珠”,只要皇陵中不置“金丹珠鼎”之物,搬山道人就絕不會打盜發皇陵的主意,倒是不足為慮;而卸嶺群盜多為“響馬賊”,其輩忽聚忽散,專一的要挖山陵巨冢,最難防範,又常有謀反之意,只有派大隊官軍加以剿滅,徹底斬草除根,使這個山頭的香火斷絕才是上策。

另外還有“發丘摸金”之徒,實為一脈,最為精通風水尋龍之道,摸金之首領為“發丘天官”,此賊攜後漢印符,上鑄“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字,尋龍倒鬥無所不為,但他們十分看重祖師爺傳下來的行規,沒有“發丘印”和“摸金符”,便不肯做“倒鬥”的勾當,所以想對付他們,應當先毀掉髮丘摸金的“符印”信物,使摸金之術不復存在於世,便可一勞永逸,永絕後患。

皇上見有這等妙策,當即龍顏喜動,隨後朱元璋就下了旨,歷大明朝,各地嚴察“倒鬥穴陵”之徒,不過“發丘摸金、搬山卸嶺”的蹤跡散佈天下,朝廷拿他們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直到“永樂”年間才找到機會把“發丘印”和七枚“摸金符”毀去,但世上仍是剩了三枚古符下落不明;“卸嶺響馬”也屢剿不盡,不過這些舉措還是起到了一些效果,在明代中期,盜墓倒斗的勾當確實一度銷聲匿跡。

“觀山太保”得朝廷重用,跟隨皇室從南京到北京,始終都在禁中聽差,由於“皇陵”屬於高度機密,故此不敢對外宣揚,直到“萬曆”年間,“觀山太保”的首領就是地仙封師古了,此人實有通天徹地之能,而且對風水星相之事更為著迷,他見祖上修造大明皇陵之時“百密一疏”,忽略了有對朱元璋祖墳進行遷址,夜觀天相,看此地龍氣將絕,就上書朝廷遷動祖陵,但當朝皇帝昏庸,國中百事皆疏,並沒有理會封師古的進言。

第三十八章 九死驚陵甲

封師古眼見世道衰微,又看聖上無道,一氣之下,便找了個藉口告病還鄉,經過了兩百多年,朝廷上對“洪武年間”的舊事,早已不怎麼放在心上了,於是就放封師古返回故土。

封家在巫山的基業仍在,收入主要是開鑿巫鹽礦脈,但封師古對錢財視若無物,回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將軍

知恩報恩

滅世審判

泰達魔王

花都特種高手

穿越的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