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1部分,最後的三國,希望之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間,方才全部渡過了黃河。
這兩天的時間內,吳軍已經從虎牢關向前推進了八十里,已經可以遙遙地望到洛陽城巍峨高聳的城牆了。
羅憲在廣武城集結起軍隊之後,兵分三路,東面一路由盧遜率朱雀軍趕往隴城,切斷滎陽之敵向東退卻之路,西面一路由鄧樸率領青龍軍,攻佔虢亭,切斷滎陽和虎牢之前的聯絡,中間一路由羅憲親自率領白虎軍、玄武軍、麒麟軍,直取滎陽。
右軍團全部是騎兵隊伍,來勢極快,萬騎攢動,氣勢滔天,滎陽守將張象聽到漢軍已渡過黃河向滎陽殺來之時,頓時便有些發慌,急忙與副將蔡敏商議:“蜀人來勢洶洶,這該如何是好?”
蔡敏道:“蜀人雖眾,但盡皆是騎兵,騎兵利於野戰而不利於攻城,我們只需死守拒戰即可,另外火速派人通知駐守虎牢關的伍將軍前來增援,亦可稟報陸大司馬,我們只需堅守數日,援兵到來之時,滎陽之圍便可解矣。”
張象也深知漢軍騎兵的厲害,如何還敢出城交戰,立刻下令駐守滎陽的軍隊全部上城守禦,城門緊閉,吊橋高懸,沒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城應戰。
另一方面,張象火速地向虎牢關守將伍延求援,並派快馬向陸抗報信。
滎陽城乃吳軍的屯糧之所,從各處募得的糧草都先匯聚到滎陽,再由滎陽向外轉運,二十萬大軍所需的糧草,可是一個龐大的數目,為了確保糧草不失,陸抗在滎陽安排了重兵進行護衛。
一般情況下,軍隊的屯糧之所都安置在地形險要水陸要衝的地方,以方便轉運,不過陸抗深知漢軍騎兵的厲害,如果將屯糧處安排在野外的話,如何防禦漢軍騎兵的攻擊是一個令人頭疼的事,所以陸抗思慮再三,選定了滎陽城為屯糧之所。
滎陽城是一座重鎮,城垣堅固,防禦工事齊備,象這樣的一座堅城,就算是專門的攻城部隊來攻打的話,也是要大費周章的,如果是騎兵部隊的話,那隻能是望城興嘆了。
其次,滎陽距離洛陽比較近,吳軍將糧草屯集於此,便可以有效地縮短糧草轉運的距離,以防備漢軍在半路上對運糧隊伍的偷襲。
最關鍵的是,滎陽距離大部隊很近,遇到緊急的情況,大部隊可以隨時增援。
第1177章 葬身火海
供應二十多萬軍隊的糧草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目,如果堆集在一處的話,那絕對要比一座小山還高,現在平均地分佈在滎陽城內,也幾乎佔去了滎陽大半個城池的地方。
春天正是風乾物燥的時候,而糧草又是易燃物,為了確保這些糧草的安全,張象乾脆地將城內的百姓強行地趕出城去,畢竟人多嘈雜,容易走水。老百姓雖然哭天搶地,但面對吳軍的刀槍,他們還是選擇了順從,因為張象下令,凡拒絕搬遷的,一律殺無赦。
幾起流血事件之後,滎陽的百姓只能是含淚出城,將自己的房舍和院落騰出來給吳軍放置糧草。他們對吳軍的暴行是痛恨不已怨聲載道,但幾天之後,他們或許將會感謝吳軍的所做所為,讓他們免於葬身火海。
張象驅逐完百姓,妥善安置了糧草,不禁是自鳴得意,以為這些糧草存放在滎陽城內,便可以安穩如山了。
但讓張象沒有想到的,卻是漢軍根本就沒有攻城,而是直接向城內投擲火球和發射火箭。投石車投擲沉重的石彈都可以砸到城牆上,投擲比石彈要輕上幾十倍的草繩火球,投擲的距離肯定要比石彈遠得多,輕而易舉地就可以飛躍過滎陽城的城牆,落到了滎陽城內。
而連弩車所發射的火藥弩箭也比平時所用的弩箭要輕上一半,射程大大地提高了,而一發十矢的恐怖威力,讓整個滎陽城都籠罩在一片箭雨之中。
儘管滎陽城的面積很大,但漢軍是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同時發起攻擊,如此密集的火球和火箭落到滎陽城中,引發的災難性後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為了防備失火,張象在城內也是準備了大量的水缸和沙土等滅火設施,可這些設施應對一般性的失火或許有效,漢軍如此密集的攻勢之下,這些滅火設施無異於杯水車薪,根本就無能為力。
由於糧草的堆放囤與囤之間是相挨相鄰的,一旦一囤的糧草失火,火勢便會很快地蔓延到另外的一囤,整條街整條街地燃燒起來。
漢軍發起攻擊的時間已經是下午的酉時了,到天黑的時候,整個滎陽城已經是淪為了一片火海,烈焰沖天,百里之外都可以看得到那紅彤彤的一片天。
在火海之中,吳兵們別說是救火了,就連逃命都來不及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