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3部分,最後的三國,希望之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安國,救下了司馬駿,文鴦最終還是遲了一步。
“時不予我呀!”文鴦在接到撤軍的命令之時,長長地嘆息了一聲,本來這一次救援司馬駿是文鴦的一個最好的機會,但他卻非常遺憾地失之交臂了,最終的結果是成全了馬隆,想必現在司馬駿對馬隆是感恩戴德,而對自己則會更加地疏遠了。
兩位副都督平行設定,互不隸屬,咋看起來雙方似乎沒有什麼利益糾葛,但文鴦很清楚,所謂的討逆大都督司馬駿不過是掛一個名號,真正行軍打仗還得靠兩位副都督,兩人表面上一團和氣,但背後的競爭卻是十分地激烈,誰能搶得頭功,將來在朝中的地位就會壓對方一頭,對於文鴦而言,他過慣了那種壓抑的日子,更渴望著出人頭地,對名利的追逐已經到了非常偏執的地步。
司馬駿看不起文鴦,甚至給他穿小鞋,這一切文鴦都能忍,誰讓司馬駿是一位權勢滔天的郡王,在天子司馬炎那兒有著極高的地位,文鴦自然不敢得罪,只能透過建功立業的機會表現自己了。
本來這次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只要能救下司馬駿,立馬就可以緩和二人的關係,但天不遂人願,文鴦未能搶先一步趕到安國,將到手的功勞白白地讓給了馬隆。
司馬駿的退兵命令自然在情理之中,這一次中路軍遭受了重創,已經沒有餘力再進攻了,只能是選擇退兵,如果退兵的話,文鴦的左路軍自然也不能呆在冀北了,孤軍深入的話,勢必將會成為蜀軍的下一個打擊目標。
文鴦接令之後,不敢抗命,立刻整點軍隊,撥營起寨,返回了信都。(未完待續。。)
第946章 替罪羊
文鴦回到信都之後,將大軍屯紮在信都城外,自己隻身入城,去見司馬駿。
信都城被水淹過之後,城內十分地殘破,直到晉軍拿下信都之後,信都原籍的百姓才陸續地遷了回來,信都城也才算是恢復了一些生氣。
司馬駿的討逆大都督府暫時地安置在原來冀州的州署之中,經過了簡單的修繕,倒也有些舊日模樣。
文鴦在府門口停住馬,剛翻身下馬,就瞧見從府裡出了一行人,看裝束,是司馬駿的親兵衛隊,他們正將一五花大綁的人推搡著出了府門,嘴裡還罵罵咧咧個不停。
儘管不知道是什麼緣故,但文鴦還是多看了一眼,這一瞧不打緊,卻讓文鴦大吃了一驚,原來那五花大綁綁住的,卻是熟人,現在司職押糧官的周旨。
幾日前正是接到了周旨的急報,文鴦和馬隆才會火速地趕往安國去救援,按理說,正是周旨的報信及時,才會讓司馬駿免於遇難,若是論功行賞,周旨至少也有一份功勞的。
但沒想到幾天後周旨卻淪為了階下囚,不光是階下囚,看這架式,分明是要推出轅門去斬首,這不禁讓文鴦心生疑惑,這周旨究竟是犯了何罪,要遭此極刑?
文鴦上前一步,將那隊衛兵給攔了下來,道:“周將軍所犯何事?你們這是準備將他押往那兒?”
儘管司馬駿的親兵衛隊平日驕縱的很,一般尋常的官吏他們都不放在眼裡,不過文鴦好歹是冀州刺史、討逆副都督,在軍中也是僅次於司馬駿的地位,那幾名親衛倒也不敢怠慢,拱手道:“文副都督,小的們是奉了汝陰王之令,將周旨推出府門斬首示眾的。”
文鴦大驚,道:“周將軍究竟是犯了何罪,要遭此極刑?”
為首的親衛頭統領道:“這個小的就不知道了,文副都督要想知道詳情,那得去問汝陰王,小的們只是奉命行事。”
這時,周旨抬頭看向文鴦,神色悽惶地道:“文刺史救我!”
文鴦上前道:“周將軍,你為何會落到這般田地,究竟是何緣故。”
周旨嘆了一口氣,向文鴦具述詳情。
原來司馬駿退回信都之後,變得喜怒無常,他沒有從自身總結這次慘敗的原因,反而是遷怒於大量的晉軍將領,凡是在安國之戰中畏懼怯戰,沒有作為的將領,輕則丟官罷職,重則斬首處決,有好幾位在一線上指揮作戰的將領被司馬駿給處決了,整個晉軍之中,是人心惶惶。
周旨倒是沒有擔心,畢竟救援司馬駿的訊息,是他最先傳遞出去的,論功行賞,周旨自然是有功無過。不過,很快有人向司馬駿檢舉揭發,說周旨包藏禍心,故意地隱瞞和拖延訊息,將中路軍被圍的訊息延遲了一天才送出去的,正是這一天的時間,讓司馬駿差點就沒有命了,讓晉軍折損了大半的人馬。
司馬駿盛怒之下,立刻將周旨抓了起來,派人進行了調查。
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