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部分,最後的三國,希望之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方才提到姜某此番是大禍臨頭,如不避讓的話,恐怕會為奸佞之人陷害。”姜維倒也沒有隱瞞,直言相告。
劉胤轉頭看向郤正,道:“不知郤秘書可有良策否?”
既然姜維沒有把劉胤當外人,郤正自然也不再隱藏,道:“黃皓其人,城府極深,手段陰險,昨日朝堂之辱,異日定當報之,大將軍如久在京城,定然為之所害,唯今之計,也唯有外出避禍。隴西以南秦嶺南麓有一去處,名曰沓中,此地及為肥壯,大將軍不如效武侯屯田之事,向天子請奏,去住沓中屯田。一者,得麥熟以助軍實,二者可以窺探隴西諸郡,三者,將軍兵權在握身在外,黃皓縱然懷恨在心,亦難圖也。此乃保國安身之策,大將軍宜早行之,遲則恐生變矣。”
雖然這不是姜維初次聽到,但郤正言來,姜維仍頻頻點頭,似乎郤正的話說到了他的心坎上,頗為贊同。
劉胤察言觀色,顯然姜維極為欣賞郤正的計謀,可以肯定地是,姜維應該已經下定決心要去沓中屯田了。
壞了!劉胤暗叫一聲不好,郤正的計謀先入為主,現在再想勸姜難改變主意,恐怕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沓中?”劉胤故意沉吟了一下,腦子裡在急速地思考著,“好象離漢中比較遠吧?”
“沓中在陰平郡境內,南距陰平百八十餘里,東距漢中四五百里,北出秦嶺,便是逆魏的隴西郡。進可攻,退可守,駐可屯田,可謂是一舉三得。”郤正笑呵呵地道,他倒是不介意給劉胤做一次地理普及。
劉胤雖然不清楚沓中的具體位置,但他很清楚沓中距離漢中主戰場很遠,否則也不會為魏軍所乘了。
“郤秘書建議大將軍遠赴沓中,只是不知漢中如何防禦?在下近日破獲逆魏細作案,查明逆魏近期可以在關中隴右有所動作,而漢中首當其衝,大將軍如率主力進駐沓中,如魏軍來犯漢中,何以應對?”
姜維顯然是胸有成竹,道:“漢中之險,莫如陽安關,某已令關中督傅僉、武興督蔣舒重兵御之,漢中之腹,在漢、樂二城,某已遣蔣斌、王含各率五千精兵守之。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懸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併力搏之,全殲來犯之敵。此斂兵聚谷之計也,劉右丞以為如何?”
第70章 斂兵聚谷
斂兵聚谷?劉胤在心底之中暗暗冷笑,雖然姜維稱得上是軍事大家,但這個漢中防禦體系卻有著一個致命的漏洞,從後續的歷史程序來看,鍾會對漢、樂二城圍而不攻,集中兵力攻打陽安關,而陽安關的失守導致了整個漢中的防禦體系最終崩塌,姜維最後也不得不放棄漢中,退守劍閣。
姜維在軍事上素來重攻輕守,甚至是以攻代守,漢中三十年無戰事也讓蜀國的防禦體系極為地鬆懈,姜維改變以往拒敵於國門之外的戰略而改用誘敵深入,斂兵聚谷的策略,看似漢中防禦體系的簡單變動,實則是影響深遠,它甚至決定了蜀漢王朝的最後命運。
漢中對於整個益州來說,意義非凡,它既是益州的防禦屏障,又是蜀漢謀奪天下的進攻基地,昔日劉璋割據益州之時,就是因為張魯在漢中讓他寢食難安,不得不借兵來拒張魯,結果給了劉備可乘之機。劉備入主西川之後,法正也再三提醒他,漢中乃要害之所,上,可以討伐國賊,尊崇漢室;中,可以蠶食雍、涼二州,開拓國境;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所以劉備才聽從了法正的建議,與曹操相爭於漢中並克之,此番勝利,也奠定了蜀漢王朝的基石,否則劉備敢不敢稱帝,都另當別論。
諸葛亮的姜維的屢次北伐,也正是以漢中為基地,益州四十多年的平安,也完全是得益於漢中的固若金湯。
在諸葛亮主政的時代,以諸葛亮謹慎的性格,漢中的防禦體系一直是滴水不漏,魏國幾次意圖進犯漢中,都被擋在秦嶺的崇山峻嶺之間,一次都沒有進入過漢中平原。諸葛亮去世之後,王平延用諸葛亮的策略,大破曹爽,也證明了諸葛亮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策略有多正確。
劉胤很不明白,姜維為何要舍長用短,誘敵深入,關門打狗的計策或許有效,但任何軍事行動也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魏強蜀弱是不爭的事實,誘敵深入很可能變成引狼入室,漢中諸圍雖然堅固,但也並非是牢不可破,諸圍佈置如一字長蛇,魏軍只要突破任意一點,整個漢中的形勢便立刻逆轉。
“大將軍運籌帷幄,思慮精密,這斂兵聚谷之計的確有獨到之處,不過在下尚有一疑問,漢、樂二城及險隘陽安關諸圍形如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