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烈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5章 一區多園,一秘,西風烈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省委一秘 - 第625章 一區多園
按照吳蔚的幾條原則,宣傳部找了省報的名記印澤坤,一篇以報道積餘干部選任工作新機制的通訊刊三天以後就刊出了。
當時,吳蔚提出要找到發帖人進行批評教育,石友新卻沒有那麼做,他覺得,即便找到了發帖人,事已至此,也沒有多大作用。各大網站都是轉發的內容,並不是發帖人自己發的。
葉開的工作也很到位,吳蔚再次開啟電腦的時候,那些知名網站的帖子就不見了。
熱鬧了一週以後,這件事情終於落下了帷幕。對於這次輿論應對,吳蔚給打了60分,他想,以後,這樣的事情還會有很多,成也網路,敗也網路的事情會越來越多,網路,不得不重視的新興媒體!
經過對全縣情況的總體把握,吳蔚對今後的發展戰略有了足夠的認識,他把政府研究室主任高長亮叫了過來,讓他準備一篇園區發展的對策建議。他的想法,是按照“一區多園”的模式,謀劃幾個子園區,按照不同的產業定位,承擔不同的園區功能,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資源整合利用起來。
園區的班子問題,已經有了初步的方案,園區的主任必須是副縣級,強衛的意見是想讓林鳴擔起來,吳蔚也覺得,沒有比林鳴更合適的人選了。還有就是常務副主任,吳蔚提供的人選是發改局副局長夏海笙。
府辦主任邸亞傑早已進入了角色,作為政府黨組成員邸亞傑的協調作用發揮得很到位,無論是辦文辦事還是辦會,都是有板有眼,凡事詳盡周到,很少犯不該犯的錯誤。
人員的配備方面,本著配齊配強的原則,從各鄉鎮抽調了三十多人,辦公地點暫時租用了一套二層小樓。
兩週以後,高長亮把文章拿了出來,吳蔚把相關科室的人聚到一起,商量一下這篇調研文章的得與失。
道理越辯越明,府辦的人已經對這位年輕的縣長十分認可,不管是年齡大的,還是年紀小的,工作上指哪兒打哪兒,生活中則是互相關心。
吳蔚已經細細看了兩遍這篇文章,說真心話,高長亮的文字功夫真不是蓋的,可以說代表著積餘最高水平。但在吳蔚看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高長亮寫稿,用辭講究,很華麗,結構講究對稱而工整,但有時往往會因辭害義。
“高主任這篇稿子,寫得相當用心,也寫出了不少東西,對‘一區多園’的構想作了深入的闡釋。各位,先看一看,還有沒有他沒有想到的,在謀篇佈局上是不是還有可修改的地方?自由發言,從我左手邊,一直向右轉,每個人都必須發言。”
吳蔚一邊聽著工作人員發言,一邊相著這篇文章要發到哪裡。本縣的《政務調研》是一定要發的。像這樣的文章,如果發到內部調研專報上,肯定會引起市裡的重視。
一區多園的關鍵,在於解開土地這個釦子。雖然目前積餘還沒有遇到土地瓶頸,但以吳蔚的經驗來看,這個問題遲早都會碰到,就如其他地區都會遇到的徵地問題一樣,避不開也繞不過。
一區多園只是一個說法,實際上是對縣內產業佈局的高度概括。一區就是開發區,現在開發區已經搭起了班子,至於專案的擺放,就得看其他園區要承擔什麼樣的功能了。
高長亮的這篇文章裡,提到了四個功能區:建材產業聚集區、鋼鐵產業聚集區、食品加工聚集區和服裝行業聚集區。他提出來的這個不同的功能分割槽,完全是站在現有產業基礎上的生搬硬套。
有一個小磚廠,就給安上了建材產業;有一家麵包鐵廠,就起了個鋼鐵產業聚集區的大名字;有一個豆腐坊,就安上了食品加工;有一家小服裝廠,就給定位到了服裝行業。
眾人也都看出來了,紛紛提出了意見。縣裡的規劃重點是什麼產業,就應以什麼產業為主。吳蔚倒覺得,建材產業聚集區還是有聚集可能的,其他的,就不太好說了。
吳蔚講了兩點,第一,一區多園必須要深入挖掘本地的優勢,借鑑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借來梯子上高樓的做法不是不可行。第二,目標確定以後,落實是關鍵因素。一區多園看似一個概念性的提法,但真要運作起來,卻大有可為。這篇稿子,必須有激發幹部潛能的作用。
高長亮一頭霧水,愁眉苦臉地盯著這篇心血之作。想想自己點燈熬油地寫了好些天,居然落成這麼個評價,他的心裡多多少少有些不太服氣。
吳蔚並不管他是不是服氣,看著時間差不多了,就宣佈散會。
邸亞傑把高長亮叫到辦公室,一番工作做完以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