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烈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4章 備考,一秘,西風烈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秘 - 第224章 備考
“孔書記,李主任,歡迎來西外環施工工地考察。”江明康微微喘著氣,半躬著身體,說道。
“江局長好。”孔令巖在車上還是侃侃而談、諄諄教誨的敦厚長者,腳一踏上西外環工地,馬了換成一副高高在上、捨我其誰的表情。
吳蔚不是第一次跟孔令巖下鄉,對他這種角色轉換的本事一直心存佩服。到村裡,孔令巖一定是個樸實厚道的人。而對於建設局這樣手握重權的單位,他向來就是拉下臉來造的。
江明康辦事特講究,已經準備好了關於西外環路工程的相關情況介紹。孔令巖剛下車,馬上已經有人把材料遞到了手裡。
吳蔚手裡自然也有一份。他不禁暗暗稱讚,江明康治下的建設局辦事效率如此之高,因為這份材料還帶著油墨的清香,一看就是剛剛列印出來的,吳蔚甚至感覺到了鐳射印表機給紙張帶來的些許熱度。
材料上是對西外環工程的簡要介紹,無非是總體概況、施工情況、工期安排等等。
孔令巖看得認真,因為西外環線跟已經建成通車的龍平大線相接,這兩條路接通那天,也是青川整個路網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的那天。
西外環路上正在進行緊張地施工,人不多,各種機械來來往往,正把路基反覆碾壓成型。
“孔書記,這個標段下月就可以鋪柏油了。原來一直想把這段路弄成水泥的,水泥路雖然造價比柏油要低一些,但考慮到路的質量,我們提高了設計標準,是按照二級路的標準來修建的,建成以後,至少保證二十年不壞。”江明康指著施工現場說道。
“嗯,這事兒我聽說了。修路這事兒,不管是哪個標準的,都不能偷工減料!咱們的技術人員,務必得嚴把質量關。這些年,咱們青川也修了不少路,算算怎麼也得有三四百公里了吧?可看看還有多少路可以稱得上暢通無阻?老百姓可是要罵孃的!不是有群眾編了個順口溜嗎,說咱們這路是‘今天修,明天補;補不好,墊黃土。’別把它當順口溜,咱們的老百姓是在用他們的幽默罵咱們呢。”
吳蔚跟在孔令巖的身後,細心地記好孔令巖說的每一句話。當他說到那句順口溜的時候,吳蔚不由向四周看了一眼,四下無人,但他卻好像看到無數雙眼睛,在看著他們,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快兩年了,吳蔚看了很多,也經歷了很多。有些人,總是自以為是,什麼也不怕,越是不怕,到後來卻什麼都怕,人還是得有點畏懼之心的好。年前,一位主管農業開發的副鄉鎮長涉嫌違紀被檢察部門帶走,那人就是個典型的“混不吝”。
“明康局長,如果在蛇仙那個地方建一個開發區,你覺得區內道路應該怎麼規劃?”孔令巖現場出題了。
江明康到底薑是老的辣,白話朝天的把吳蔚都給整迷糊了,後來才發現他的話裡硬傷蠻多。再聽下去,江明康在吳蔚的心裡留下了“官油子”的印象。
他跟建設局接觸得並不太多,但從別人的談話中對建設局也有所瞭解。班子一正六副,不可謂不龐大,系統內雜七雜八加一起近四百人,如果不是江明康這種“資深官油子”,恐怕還真籠不住。聽說,建設局以前特別亂,下面環衛處的一個小工人,都可以坐到局長辦公桌上罵半天。
江明康一向是以手腕強硬著稱的。他的手腕強硬,可不是拍桌子瞪眼睛,而是“柔中帶剛”,如果你要是被他表面的和風細雨式的風格給悶住,露出馬腳給他,他馬上就會反擊,一擊致命。
現在的江明康與以前不一樣了,在建設局幹了十年,馬上要到二線年齡,局裡的事已經不愛插手了。
“孔書記,開發區裡環線的設想也是我一時想出來的。我在農村呆了近二十年,深知咱有些老百姓身上的劣根性,像修環路這樣的事情,徵地時肯定會遇到很多‘刺頭’,不好弄啊。”
孔令巖沒有順著他的話說下去,而是轉頭看向吳蔚,“小吳,你說說,明康局長修環路的想法怎麼樣?”
吳蔚看了看江明康,這個問題真是難回答,又不能當場把江明康給否了,更何況他對修環路也有一些想法呢!
“修環路當然好了。但正如江局所說的那樣,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阻力。建新環路需要開闢新的路由,如果在原有的路由基礎上,再形成不規則環路,雖然也可能涉及到土地徵用,但量上要小很多。我仔細看過蛇仙那一段的道路情況,以龍平大線為軸,正好有兩橫兩縱‘井’字型路網框架,但這些路有的是鄉級路,有的還是村級路,路況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