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部分,花之語,花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竹葉青。”)等。清代,“蓮花白酒”的地位達到頂點,成為宮廷御製名酒,專供皇室飲用,並常作為珍貴的禮品饋贈親信臣屬。

元、明、清三代,除了傳統的名品外,花酒的種類更為擴大,如茉莉花、薔薇花、梨花、文嫋花、棣花直至馬蘭花、芝麻花等等入酒,都有記載,而按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箋》中的說法,“凡一切有香之花”,皆可仿照釀酒常法進行製造。下列古代諸花酒釀造之法,多為浸泡,簡單易行。讀者有興趣的話不妨一試。

◎桃花酒

《太清方》:

三月三日,採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顏色。

◎松花酒

明高濂《遵生入箋·飲饌服食箋》:

松花酒

三月,取松花如鼠尾者,細挫一升,用絹袋盛之,造白酒,熟時,投袋於酒中心,井內浸三日,取出,漉酒飲之,其味清香甘美。

◎榲桲花酒

宋龐元英《文昌雜錄》:

京師貴家,多以酴釄漬酒,獨有芬香而已。近年方以榠楂花懸酒中,不惟馥郁可愛,又能使酒味辛冽。始於戚里,外人蓋未知也。

◎酴釄花酒

宋朱肱《酒經》卷下:

酴釄酒

七分開酴釄,摘取頭子,去青萼,用沸湯綽過,紐幹。浸法:酒一升,經宿,漉去花頭,勻入九升酒內。此洛中法。

明孔邇《雲蕉館紀談》:

蜀人多以酴釄花作酒,未得其妙,又以竹葉、竹蜜貯筠管中合釀之,十餘日開來,香聞一室,味極甘美,氣更清涼,至今蜀人傳其法,號“開襟酒”。

◎石榴花酒

宋祝穆《方輿勝覽》:

崖州婦人以安石榴花著釜中,經旬即成酒,其味香美。

◎蓮花酒

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一:

房壽六月……搗蓮花,制碧芳酒。

明高濂《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

蓮花曲

蓮花三斤,白麵一百五十兩,綠豆三鬥,粳米三鬥,俱磨為末,川椒八兩,如常法造踏。

清徐珂《情稗類鈔·飲食類》:

蓮花白

瀛臺種荷萬柄,青盤翠蓋,一望無涯。孝欽後每令小閹採其蕊,加藥料,製為佳釀,名“蓮花白”,注於瓷器,上蓋黃雲緞袱,以賞親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瓊漿不能過也。

◎茉莉花酒

明馮夢禎《快雪堂漫錄》:

菜莉酒法

用三白酒,或雪酒色味佳者,不滿瓶,上虛二三寸,編竹為十字或井字障瓶口,不令有餘不足。新摘茉莉數十朵,線系其蒂,懸竹下令齊,離酒一指許,貼用紙封固,旬日香透矣。

◎桂花酒

漢王逸《楚辭章句》:

桂酒,切桂置酒中也。

◎菊花酒

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三: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宋史鑄《百菊集話》卷三:

白菊酒法

春末夏初,收軟苗陰乾搗末,……秋八月合花收暴幹,切取三大斤,以生絹囊盛貯,浸三大斗酒中,經七日服之。今諸州亦有作菊花酒者,其法得於此。

宋朱翼中(酒經》卷下:

菊花酒

九月,取菊花曝幹,揉碎,入米饋中,蒸令熟,醞酒法如地黃法。

明高濂《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

十月,採甘菊花,去蒂,只取花二斤,擇淨入醅內攪勻。次早榨,則味香清冽。凡一切有香之花,如桂花、蘭花、薔薇,皆可仿此為之。

百花入釀,不僅使得美酒味醇香遠,同時,由於酒能把藥力導引到身體的經絡和血脈中去,起到“宣和百脈,消邪卻冷”,(見《養生集要》)“和血行氣,灶神禦寒”(見《本草綱目》)的效用,各花本身所具有的藥理作用能夠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傳說中王母的百花仙釀,也確有道理所在,百花釀酒,乃中國人養生必備之物。

。 想看書來

十二、夕餐秋菊之落英……楚·屈原(1)

以香花為食,色、香、味俱全。

以花為飲食,其歷史甚為古遠。商初大臣伊尹,幼為庖人收養,遂精通烹調之術,成為政治家後,曾在朝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元鎮魔人

柒號小刀

玉姐

超氣小仙女

正宮極惡

絕對601

第七空間

雨霖鈴

小心惡公子

換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