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部分,花之語,花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盆景到了宋代,有廣泛的發展。一班士子文人因仕途失意,或厭居豪華,渴慕山林田園之勝,對那縮微的自然—盆景,興趣便愈發濃厚了。“盆景”一詞亦首次出現,見於蘇軾《格物麤談》:“芭蕉初發分種,以油簪橫穿其根二眼,則不長大,可作盆景。”蘇軾本人是個盆景迷,他曾於蓬萊縣(今屬山東)丹崖山旁取彈子渦石數百枚,用以養菖蒲,作《蓬萊閣下石壁幹丈,為海水所戰,時有碎裂,淘灑歲久,皆圓熟可愛,上人謂此彈子渦也。取數百以養菖蒲,且作詩遺垂慈堂老人》詩,句有“置之盆盎中,日與山海對”云云。又於杭州喜得二石,一為綠色,一為玉白色,呈山巒起伏狀,作《雙石》一首讚道:“夢時良是覺時非,汲水埋盆故自痴。但見玉峰橫大白,便從鳥道絕峨嵋。秋風寫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他模仿山水,取法自然,把這一雙山石製為盆景,內有池潭、草木及其他景觀,可謂是方寸能瞻萬里,壺中自有洞天了。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也雅好美石,善制盆景,曾作《云溪石》詩曰:“造物成形妙畫工,地形咫尺遠連空。蚊鼉出沒三萬頃,雲雨縱橫十二峰,清坐使人無俗氣,閒來當暑起清風。諸山落木蕭蕭夜,醉夢江湖一葉中。”咫尺之間,卻見三萬頃江海,十二峰雨雲,落木蕭蕭,孤舟一葉,好一幅波瀾壯闊的立體畫卷!再看南宋范成大,自創盆景多個,且各予題名,有“天柱峰”(衡山五大峰之一)、“小峨嵋”、“煙江疊蟑”等。理學家朱熹更是別出心裁,他在一個山水盆景後面放上一隻燻爐,讓輕煙嫋嫋而起,狀江山萬里雲霧之態,並吟詩讚道:“清窗出寸碧,倒影媚中川。雲氣一吞吐,湖江心渺然。”(見《汲清泉奇石……因作四小詩》之一)

十七、九華今在一壺中……宋·蘇軾(2)

兩宋時期,盆玩又不單是名門望族和士子文人的愛好,民間也大為流行。孟###《東京夢華錄》是一部追述北宋都城汴梁情況的筆記,其中“七夕”一條敘述了汴京百姓每至七月七日,時興“以小木板上傅土,旋種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態,謂之谷板”。這谷板是盆景的一個變種。區別是以板代盆而已。吳自牧《夢梁錄》則專記南渡後杭州風物。書中卷十九載:”錢塘門外溜水橋東西馬塍諸圃,皆植怪松異檜,四時奇花,精巧窠兒,多為龍幡鳳舞飛禽走獸之狀,每日市于都城,好事者多買之,以備觀賞也。”這裡的“窠兒”與《武林舊事》提到的“盆窠”、《雲林石譜》提到的“木窠”,都是盆景的別稱。這段話具體介紹了盆景集中製作的地點及作為商品銷勢見俏的行情。而且盆景花木的蟠扎技藝又較唐代有所發展,形象也更加多樣化了。唐時有蛇形五粒松,而宋代這時選材不單是松,還有檜及四時奇花等,取形也不限於蛇,而是幡龍舞鳳飛禽走獸樣樣皆有。當然,松樹盆景仍屬最受歡迎的一個品種。因為它那虯結的枝於能很好地表現蒼老勁健的風格,這往往是他木所無法比擬的。今天故宮藏有南宋畫家劉松年《十八學士圖》四軸,其中便有兩幅古松盆景,其樹懸根露爪,枝如游龍,蒼勁神奇。

關於盆景製作的理論在宋代也有了記載,首見於溫革《分門瑣碎錄》,書中談到製作植物附石盆景的方法,如芭蕉盆景:“種水芭蕉法:取大芭蕉根,平切作兩片,先用糞、硫黃、酵土,須十分細,卻以芭蕉所切處向下,覆以細土,當年便於根上生小芭蕉,芽長二三寸,取起作骰子塊切,切下逐根種於石上,棕桐細絲纏定,根下著少土,置水中,候其土漸去,其根已附石矣。”詳細敘述了獲取矮化芭蕉小苗及使根附石的技巧。又如菖蒲盆景:“菖蒲初種在圓石之上,一再移於好石之上,乃細而不粗。”此外還提到石榴盆景的製作。

到元代,蘇州高僧韞上人是撥弄盆景的高手,丁鶴年曾有詩讚他道:“尺樹盆池曲欄前,老禪清興擬林泉。氣吞渤懈波盈掬,勢壓崆峒石一拳。彷彿煙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壺天。旁人莫訝臉襟隘,毫髮從來立大千。”詩題為《為平江韞上人賦些子景》。些子景,小景緻之意,元人對盆景的別稱。

明人則又將盆景稱作盆玩,盆景藝術大盛。屠隆撰《考槃餘事》,有專章“盆玩箋”,論說盆景。如雲:“盆景以几案可置者為佳。最古雅音,如天目之松,高可盈尺,本大如臂,針毛短簇……令人六月忘暑。如閩中石梅,乃天生奇質,從石本發枝,且自露其根,樛曲古拙,偃仰有態……恍然夢醒羅浮。如水竹,亦產閩中,高五六寸許,極則盈尺,細葉老幹,蕭疏可人,盆植數竿,便生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殤

泰達魔王

仕途沉浮

莊無魚

絕品醫生

痛罰

寵妻之老公太霸道

靜默成繭

將遇良才

青澀春天

奈何公主想嫁我

陌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