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0部分,一品江山,抵制日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定,些許跳梁,掀不起風浪來了呢。”
“跳梁?”文彥博淡淡笑道:“彥國兄也這樣認為麼?”
“你倒反問起我來了。”富弼也淡淡笑道:“不過回答你也無妨,我倒是與你的看法相近。”
文彥博暗道,我果然沒猜錯……如果他真以為,富弼是那種能被人用三言兩語擠兌主的蹩腳貨sè,那也太小看堂堂大宋宰相,更侮辱自己的智慧。其實文彥博早猜到,富弼是在將計就計,想要躲開汴京城是非罷了。
“以彥國兄之見,亂在何處?”文彥博道:“如今中樞裡,韓某人一手遮天。那位殿下又被困在江西,怎麼看都是大局已定的樣子。”
“你這老鬼,方才還說要打成一片呢。”富弼啞然失笑道:“其實道理很簡單,不過大多數人當局者迷罷了。”
“哦?”文彥博有些吃驚,他意識到,富弼和自己雖然判斷一致,但論據卻不一樣。在文彥博,因為知道趙宗績這邊的真正力量,其實毫髮未傷,只是一直被某人強行按住,才顯得如此弱勢罷了……那歐陽修雖然與陳恪關係緊密,但並非宗績一黨。這位真正的忠耿之臣,倒成了這場大戰的第一個犧牲品。
然而富弼卻是從更高的角度看待這問題。只聽他緩緩道:“很多人都在私下議論官家,說他為一己之私,罔顧社稷,遲遲不肯立太子,才導致如今人心不穩,亂象頻生。”
“我也聽過這種說法。”文彥博點點頭道。
“其實大臣們的話,只說了一半……他們真正抱怨的是,遲遲不肯立慶陵郡王太子。”富弼望著文彥博道:“賢弟應該也有此意吧?”
文彥博只好道:“慶陵郡王的品貌才學氣度,在皇子裡確是出類拔萃的,xing格寬仁平緩,很像官家,大家都習慣了在仁君治下優遊,所以都很想讓他繼位。”
“我問的是賢弟的意思。”富弼卻不依不饒道。
“這……”文彥博額頭見汗,這才是富弼真正想知道的!但這話能隨便說麼?萬一和富弼的理念不合,肯定要萬事休矣……但要是哄騙於他,自己ri後便無法在士林立足了,這就是君子的力量!
從富弼臉上,看不到任何資訊,這讓他察言觀sè的本事無用武之地。剎那間,文彥博心念數轉,最終還是決定賭一把:
“託官家的洪福,靠彥國兄的經濟,今天下承平ri久,已十餘年不動兵戈,國泰民豐,盛世之象已出現端倪……”
“賢弟不必照顧我的面子,”富弼自嘲的笑道:“縱觀史書,哪有強敵在側,求和納貢的盛世?哪有國庫連年,入不敷出的盛世?不過是仗著這幾年風調雨順、遼夏兩國又各有各的麻煩,才過上幾年太平ri子,就敢稱盛世?反正我沒那麼厚的臉皮!”
“呵呵,當然,盛世之下,也有隱患重重,文恬武嬉,積弊甚多,極需整頓。不過這不是人臣力所能及,需要上下同心!”文彥博也索xing放開了,沉聲道:“因此若想革舊布新,為我大宋除此內憂外患。繼統人選必須具備三大條件。一是要英明睿智。英明睿智,方能洞悉今ri之危局,決策對症下藥。而是要心志堅定,方能勇毅敢當,克難攻堅、矢志不渝!”
“嗯。”富弼眼前一亮,點點頭,示意他說下去。
“第三……”文彥博緩緩道:“與大臣貴戚的瓜葛要儘量少,瓜葛越多,牽絆也就越多,如何振作?”
“哦……”富弼目光閃動道:“你這三條好似條條都打在慶陵郡王的軟肋處。”
“我冷眼旁觀,官家之所以遲遲不肯立儲,其因正在於此!”文彥博一字一頓道。
他說完之後,書房中陷入了沉寂。
過了許久許久,富弼方幽幽一嘆道:“不錯……”
聽到這兩個字,文彥博的汗毛都豎起來了,官家果然如所料,並不中意趙宗實!
“其實今年御試製科的策題,官家用一段五百字的文字,已經把盛世的面紗扯碎,露出了大宋朝如蜩如螗的國勢,這是大犧牲、大仁慈,大勇氣,是官家在向天下人宣告——從自我麻醉中醒來吧,不要再歌頌太平盛世了,好好想辦法除弊圖治吧!”富弼聲調陡然提高,悲憤道:“然而現在朝野百官,都一門心思想著當從龍功臣,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卻很少有人,去體會官家的苦心……”
文彥博聽得如坐針氈,他不就是其中之一麼……
“從當今朝局看,若是立慶陵郡王為太子,則事事無礙,人心易穩,決不至於出亂子。但官家已經寬仁的過頭了,他比官家還寬仁。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