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8部分,一品江山,抵制日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招來報復怎麼辦?”
“王公知道為什麼沿途的商幫,在交了保護費後,還要人人攜帶武器?就是為了保護貨物隨時拼命!”陳恪面沉似水道:“狼是喂不飽的,你得先讓他知道你會誓死反抗,他們才會掂量輕重。”
之後兩天,又打退了兩撥襲擊。宋軍的弓弩,在百步以外仍有致命的殺傷力,那些蠻番手裡的弓算,卻只有三十步不到的射程,要頂著弓弩前進七十步,死傷自然無算,蠻番們只是抵搶劫而已,又不是要拼命,見佔不著便宜還很危險,打他們主意的部族陡然減少。
這還要歸功於王韶,這個暴力書生竟然深諳兵法,在他的指揮下。軍隊行軍下寨、攻守佈陣,都有章有法,比帶隊的武官要強多了。正是有他這樣的牛人存在,陳恪才有硬來的底氣。
就這樣白日行軍,夜裡下寨,每日最多不過行軍五六十里,在路上足足走了二十多天,所歷的艱辛整竹難書,把王佳的腸子都悔青了。
這一日,忽而行到一處雄關險隘之前,王佳仰望了半天,說出一句:“這下得交過路費了吧?”
陳恪用一種,你腦子燒糊塗了,的眼神望他一眼,道:“這是大理國的邊關。”
並音未落,兩面山坡上,出現了滿山遍野的軍隊,還立起了一面杏黃色的旗幟,上書‘大理,二字。
“虛張聲勢:“使團上下都很緊張,王韶卻笑起來道:“虛張聲勢,他們要是想和我們打,就沒必要暴露了。”
“把我們的旗幟也打起來!”陳恪大手一揮,一面火紅的旌旗緩緩豎起,上書一行斗大的大字:
‘大宋皇帝欽命出使大理國,!
第二八一章 大理國 (下)
要不怎麼說,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呢?
那面對蠻番毫無用處的破旗,在大理**隊面前,卻是立竿見影。
看清旗幟之後,馬上有軍官帶著一隊士兵下來查問。士兵穿得是短袖半身皮甲,頭上戴著銅盔,軍官則穿著明光鎧,帶著簪纓的鋼盔。看著這夥像是從壁畫中走下來的官兵,要不是個子普遍矮了點,大宋使團真有種從蠻荒時代穿越到唐朝的感覺。
“諸位真是上國的使團?”那軍官站定了,打量著這隊人馬雖然狼狽,卻明顯裝備精良,氣質高雅……也不知他從哪看出來的,忙抱拳施禮道。說的是漢話,行的是漢禮,讓一路上聽慣了‘烏魯瓦拉’鳥語的大宋使團,頓時那叫一個親切。
“正是。”呂惠卿撥馬上前,與那軍官通報了名號,又出示了使節和官憑,對方雖然是邊關守軍,但大宋從沒向大理派遣過使者,他自然也無從分辨真偽了。
但常識告訴他,肯定錯不了,大宋朝的使者,是那些蠻番假扮不來的。趕緊命開關門,放上國天使入關。不過保險起見,還是請他們只帶百人護衛,其餘人在關外按扎,自有酒食奉上。
這本是題中應有之義,何況這處名喚‘鎮北關’的關城裡,竟然因為大宋的軍事行動,而增兵到兩萬餘人,要想消滅他們,完全不必費這般周折。
陳恪和王珪一合計,由王珪帶人進關去,他則留在關外,和衛隊在山坡上安營。
如此休整十餘日,使團上下的體力和精力都恢復的差不多了,那邊大理國派來迎接的官員也到了。
大理官員的服飾,也甚合唐制……而宋也基本沿襲唐制,所以看上去格外親切。
只見為首的兩人都不到三十歲,頭戴進賢冠;身著紫色大袖長袍;腰圍圍裳;前系蔽膝。腰繫玉帶。足著厚底靴。與大宋官員的法服無甚區別,唯一的不同在於,他們的進賢冠很高……何止是進賢冠,這些日子看到大理國文官武將的帽子都有一尺多高,顯得有些滑稽。
“這真是個喜歡戴高帽的國家。”王珪和陳恪在前面應酬,宋端平他們在後面小聲嘟囔道。
“你看這兩人的進賢冠,怎麼都是七梁的?”呂惠卿專盯著代表等級的梁數看:“莫非在這大理國,梁數越多越不值錢?”
但很快就證明他錯了,大理國也是梁數越多越值錢。因為前來迎接的。一個是大理太師楊允賢之子楊義貞,另一個是大理相國高智升之子高升泰……兩國還是有不同之處的,比如大理國就不避先人字諱。
楊氏和高氏是大理兩家權臣,地位與王族段氏並駕齊驅,所以兩人年紀輕輕,就品級如此之高,也沒什麼好稀奇的了。
這二位年紀相仿,楊義貞濃眉鷹目。一副豪傑之相;高升泰則方面闊口。一派貴人之象,端得都不是凡人。他倆中為首者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