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部分,一品江山,抵制日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生前沒有搶到別國土地的,或者喪失了自己國家土地的皇帝,都沒資格立。
以這個標準來衡量宋朝皇帝,開國之君趙匡胤當然可以有,整個江山都是他打下的,他沒資格誰有資格?
第二任趙光義,雖然雍熙北伐敗光了宋朝開國的精銳部隊,但好歹還能守住老兄的基業,沒有丟失土地,所以也勉強得了一塊。
接著是宋真宗趙恆,也就是趙禎他爸,這哥們被寇準押著御駕親征,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向遼國求和,簽訂了被宋人視為恥辱的澶淵之盟。又為息事寧人,割讓定難五州給李繼遷,事實上承認了西夏的**地位。之後,被李繼遷攻下了西北重鎮靈州、涼州,截斷了宋朝與西域的商道,徹底斷絕了宋朝的軍馬來源,使宋朝失去了以騎兵對抗騎兵的條件。
儘管後來為了堵住天下人的嘴,真宗大搞封建迷信,甚至還恬著臉去封禪泰山,意圖讓老天爺來幫自己說話,證明自己其實沒那麼失敗。但是他的那塊‘神功聖德碑’,終究還是沒立起來。…;
每次去拜祭永定陵,看著那光禿禿的碑座,趙禎心裡就一抽一抽的,因為西夏,是在他的統治時期正式**的,李元昊的赫赫威名,也正是建立宋朝一次次慘敗的基礎上。如果此生不能消滅西夏,至少奪回失去的土地,那麼將來……自己的陵前,也一樣會光禿禿的。
平民百姓的墳上,還能立塊碑呢。至尊大宋皇帝,豪華萬倍的大陵墓,卻連塊碑都沒有,趙禎只要想想,就覺著沒臉見人。所以他對文官在軍事上,徹底失望了。
重開武舉、栽培狄青等將領,都是趙禎意欲平衡文武的體現……大宋已經開國百年,他的皇位乃是正大光明的繼承而來,根本不用像防賊一樣防著武將作亂。他已經明白,武將沒有地位的國家,註定是要被人欺負的……
儂智高叛亂更是無情的揭示了,文官們在戰爭中拙劣的表現,更讓官家堅定,軍事還是得依靠武將來的想法,所以才會提拔狄青和王德用兩名將領,共同擔綱樞密院。然而好容易翻身做主的文官們,豈能輕易讓武將翻身?各種不配合、各種使絆子,讓官家的努力見不到一點成效。
在這個背景下,狄青甘願解除一切職務,俯身去開辦武學教育,從基礎上改變大宋軍官的頹勢,官家自然是贊成的。
況且,狄青提議設立武學,並非他的首倡,而是范仲淹的慶曆新政中的一項,慶曆二年十二月,置武學教授。翌年五月,正式在汴京武成王廟設立武學,以太常丞阮逸為教授。但因為新政旋即失敗,八月即停辦。在陳恪先前那段歷史上,要等到熙寧五年,才會在原址重設武學,以兵部侍郎中韓縝判學,生員以百人為額,選文官知兵者為教授……當時在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中,這項小小的舉措並不顯眼,大家忙著反對青苗法、保甲法這樣的**,也沒有遇到什麼阻力。
但現在,因為陳恪這隻蝴蝶的出現,重設武學被提前了十幾年。而且規格提高到由皇帝擔任山長,狄青掛宰相銜判武學事……如此高的規格,叫文官們感到十分吃味,甚至有人上綱上線,說這是朝廷‘重武輕文’的開始。
在文官們的激烈反對下,‘皇家武學院’的名頭,被改為了‘汴京武學院’,官家也沒有擔任山長……哪怕只是掛名,都會讓傲嬌的文官們傷心。
狄青說,為了保證武將們的忠誠,不應該由別人擔任山長。官家無奈道,話雖如此,但是官員們反對的緊。山長一職只能暫時空缺,先把武學開起來,其他事情慢慢再說吧……
~~~~~~~~~~~~~~~~~~~~~~~~~~~~
陳恪原先以為,文官們會擔心形成武將集團,與其分庭抗禮。誰想到,文官們反對武學的原因,竟是嫌皇帝涉足太深,太過抬舉武學了。不過這也正常,一樣新鮮事物的出現,總有個被認知的過程,傲慢的文官們,還意識不到這所軍校會帶來的改變,而等到十幾年後,他們明白過來,一切都將已成定局。
文官們看不起正好,省得他們插手,狄青正可以放開了搞。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是頭開壞了,日後想要有個好結果,就千難萬難了。所以陳恪建議狄青,不要著急開辦學校,先把地址選好了,資金籌到位,等到秋闈之後,自己幫他仔細參詳,把章程一點點敲定,明年春天再開不成。…;
至於這一科的武舉,時間倉儲,肯定來不及系統教育了。陳恪建議他以培訓班的形式,臨時給他們進行輔導,能提高多少就提高多少。
狄青對陳恪,現在是言聽計從,自然無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