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5部分,一品江山,抵制日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局已定?’陳恪嘴角掛起的,不是苦笑。而是一抹深深的冷笑。
當然落在學生們眼裡,這絕對是老師的憤怒與不屑!
是以遠遠看到洛陽城時,學生們便提議,我們直接穿城而過,不鳥西京的那些鳥官。
“西京洛陽,乃自古帝王都。”陳恪卻依然有閒心,教導弟子道:“泉甘土沃。風和氣舒,清明盛麗,當年太祖曾有意遷都於此。卻被太宗勸阻。但近百年來,洛陽開封孰優孰劣的爭論卻連綿不絕,你們說。' '東京西京,到底哪個更適合為都?”
學生們已經習慣了他這種教學方式,何況這問題本身,就極富口水性。於是紛紛開口,各抒己見。
“老師在戰略課上講過,建立都城有三個條件,保持對國家的控制,補給物資方便,便於軍事防禦。”
“從第一個條件看,東京位於大宋心臟。交通四通八達,顯然更有利於對四面八方的控制。”
“第二點也是東京佔優,漕運和陸路的便利,是洛陽無法比擬的。洛陽在歷史上的確曾經輝煌過。但從安史之亂以後,洛陽不斷遭受兵燹之災。漸趨沒落。從那時開始,朝廷的物資、官員的俸祿、國家的糧食,都要透過水路從江南運來。洛陽的交通條件遠遠不如開封便利,即使漕運順暢,也比開封增加了不少路程。因此它一旦成為都城,物資供應必然會成為沉重的負擔。”
“從軍事防禦上來看。開封則遠遠不如了。洛陽,北臨邙山,南系洛水,更有群山環繞,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乃‘山河拱戴’形勝之地,自然易守難攻,比開封強上一萬倍。”
“綜合來看,洛陽作為都城的條件僅是三者佔其一,開封則三者佔其二,明顯比洛陽更具優勢。”
“不對不對,你這是狡辯,洛陽乃隋唐大運河的中心,距離開封只有不到三百里。縱使唐末五代時淤塞了,但經過這些年不斷的清淤,已經可以重新負擔漕運。倘使朝廷要遷都的話,必然會徵發民夫數十萬,使這一段的運力再擴大數倍。所以說運輸不便,只是藉口罷了,總有所患,亦可以克服!”…;
“何況洛陽作為國都,所需禁軍便可減半,這些兵並其家屬,可達七八十萬之眾。洛陽所需的物資自然減半,裡外裡,能抵消幾個三百里?”
“就是,作為國都,安全是第一位的。開封的地利條件,註定了它不配成為一國之都。它四面曠野,一馬平川,沒有任何的天然屏障,只要有敵人渡過黃河,它就會直接暴露在敵人面前。戰國時孫臏的圍魏救趙,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開封無險可守,攻之必下。而洛陽,西有函谷,東有虎牢,皆為天下之險關,當年秦國就是因為這些關隘,獨抗中原六國而安然無恙!”
就像以往歷次爭論,支援洛陽的和支援開封的各佔一半,口水四濺,勝負難分。最後,學生們一起望向陳恪:“老師,你說是開封好,還是洛陽好?”
“這個問題麼……”陳恪淡淡道:“範文正早就給出了答案。”
“怎麼講的?”
“無事則居汴梁,有事必居洛陽。”說著大笑起來,打馬入城。
“老師還真滑頭哩。”學生們面面相覷,無奈的笑起來,趕緊跟上。
~~~~~~~~~~~~~~~~~~~~~~~~~~~~~
洛陽確實是好地方,底蘊深厚,氣度輝煌,要比開封更有都城氣象……當然,開封本身就是個從普通州城發展起來的畸形都城,隨便一處形勝之地,都能秒殺它。所以也沒什麼好誇耀的。
出於對巨大政治風險的擔憂,宋朝的統治者始終不願遷都,卻無妨士大夫們對洛陽的喜愛。那些早習慣了大都市生活的大臣們,在結束仕途之後不願返鄉,又不願賴在汴京感受世態炎涼。便不約而同的選擇在此居家治園池,築臺榭,植草木,以為頤養天年之所。因此早就有所謂‘汴梁上朝、洛陽下野’之說。
洛陽城中士大夫園林相望,花木繁盛,譽滿天下。但在明白人看來,這分明是一股在野的力量,暗暗鉗制著東京的朝廷。這裡蟄伏著的老傢伙們,各個門生故吏滿天下,有著非一般的影響力。而且誰也不敢說,朝中的某位倒臺之後,他們會不會鹹魚翻生、轉眼柄國?
他們便是陳恪來洛陽的目的。
換成一般人,在吃了一路閉門羹後,是沒有勇氣再闖洛陽這個龍潭虎穴的。然而陳恪堅信會有轉機出現。因為沿途州縣的官員級別偏低,升降榮辱皆在朝廷大人物的一念之間,所以只能仰人鼻息。
而洛陽這些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