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部分,一品江山,抵制日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家裡釀酒的權力都沒有。只是這年代,有錢人家裡都會私釀美酒,官府屢禁不止,只要不拿出來賣,也就放開不管了。
~~~~~~~~~~~~~~~~~~~~~~~~~~~~
“他會答應麼?”傳富問道。
“會的,”陳恪淡淡道:“你讓他明白兩點,執照雖然難搞,但本縣就有兩家,他不跟我們合作,我們就去找另一家。”
“那他的死期就到了。”傳富點頭道。
“嗯。”陳恪頷首道:“而且我們向來不貪心,只要他四成股份而已。”
“啊……”傳富有些不敢苟同道:“師傅,何必讓那廝賺大頭呢,我們權等一等,待下一期買撲時,開個大價錢,把他的執照搶過來就是。”
“那樣賺錢太辛苦了。”陳恪嘴角掛起狡黠的笑道:“而且我家是書香門第,沾染不得銅臭的。”頓一下,還是忍不住神秘兮兮道:“做生意要力爭上游,下游的永遠為上游打工。所以不管誰是老闆,都是在為我賺錢。”
奧秘就在酒麴上,果酒是不能用原酒發酵新酒的,每釀一缸,都需要足量的酒麴。陳恪已經把他東屋,建成了酒麴工場,這項核心技術,他誰也不傳。所以那李簡想釀多少酒,就得來買他多少份的酒麴。且離開他就寸步難行,一點花槍也耍不得。
---------------------------分割------------------------------
我們需要雄起啊,本書能不能雄起,就看這周了,親們,投票吧,莫等閒,空白了和尚頭啊!!!
第三十七章 新火
(新的一卷開始了,精彩情節到來,求推薦票,求三江票,求全力支援啊!)
自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稱寒食節,又叫冷煙節。
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火又往往會帶來極大的傷害,古人便相信有火神的存在。於是在寒食這一天,他們會熄滅家中所有的火,給火神爺爺放個假,翌日才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並舉行一系列祭祀活動。
這顯然是個東方式的儀式,本不該有和尚們什麼事兒。但這個在本土都快要完蛋的宗教,能於中原開枝散葉,成為天下第一大教,自然深諳入鄉隨俗的權變之道。所以這天早晨起,便由寺裡的沙彌們,抬著一個巨大的酥油燈盆,走街串巷、挨家挨戶的送新火。
當然,在畢恭畢敬接下新火的同時,居民們也會封一包厚實的人事,不僅是對和尚們送新火的感謝,更是對他們風雨無阻,準時預報天氣的酬勞。
和尚們自然是寶相莊嚴的,施主給多給少,都不會當面說什麼。但若是得到的人事不符合預期,待次日報時到這附近,難免突然嗓子發癢,含糊不清,教人聽不明白。轉到下一片區域時,自然又恢復如常,用洪亮的佛音喚醒街坊。
神奇的是,本應一心向佛,不問紅塵的沙彌們,卻對全縣的貧富分佈瞭若指掌,尤其是哪家會給個厚厚的紅包,他們都一清二楚,可謂佛法無邊,明察秋毫吶!
從前大街一直串到文興街,只見文興街上當頭一家,有著高高的粉牆黛瓦,漆黑大門,左右的石門墩上還刻著書箱……一家之門戶,最能顯示其主人的文化品位和生活習性。當官的要在門口築幾級臺階,以示高高在上;經商的要在門口設一高高的門檻,以防肥水外流;而在門口石門墩上刻書箱的,則表示此乃書香門第。
但這戶沒有門階,說明家中沒有做官的。
按說看到這樣的人家,沙彌們都會大皺眉頭,你推我讓的不願上前……讀書人窮酸窮酸的,出手忒小氣,還要酸溜溜的扯文,扯得和尚們蛋疼。
然而看和尚們一臉的興奮,就知道這家是個例外。
~~~~~~~~~~~~~~~~~~~~~~~~~~~~~~~
這家大門前,一個四十多歲、穿著藍色襦裙的微胖婦人,正將一隻穿在柳條上的飛燕狀棗糕,往門楣上插。
一個小臉粉粉嫩嫩,頭頂梳一對‘鵓角兒’的七八歲男孩,正忽閃著一雙靈動的大眼睛,仰頭看那婦人的動作。只見他身上內裡為繡紋的白綢長衫,外衣是無袖的藍綢坎肩,坎肩有長長的後裾。下身藍綢的長褲,扎進緞面的軟底布鞋裡,就像從觀音身邊走下來的善財童子,與那婦人似乎是主僕。
“娘娘,這物件叫什麼名字?”小男孩聲音清脆道。
“六郎,這叫‘只腿燕’。”
“只腿燕,那是什麼意思?”小男孩瞪大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