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章 伏羲巖(2),燒烤王妃,一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語嫣.穹窿綺夢》第一百二十章伏羲巖(2)
參觀完大佛後回到彌陀寺,不凡大師開講了。他:
佛是覺悟了的眾生;眾生是尚未覺悟的佛。眾生是平等的,佛也是平等的。剛才在參觀的時候,有朋友們問我,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哪個的地位更高?這個是沒法比較的。因為他們倆是屬於不同的兩個世界裡最高的佛。
世界有淨土和濁土之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濁土世界,也就是釋迦摩尼佛所在的世界,而阿彌陀佛在淨土世界。阿彌陀佛是離我們這個世界很遠的一個叫極樂世界的現在的佛,就是阿彌陀佛現在正在那個世界裡。阿彌陀佛成佛的時間比釋迦牟尼佛要早很多,在距今十劫之前。據般舟三昧經卷上載,阿彌陀佛有三十二相,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另據觀無量壽經之,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之身如百千億夜摩閻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眉間之白毫右旋宛轉,毫相之大猶如五倍須彌山之高廣;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猶如四倍大海水之縱廣。其身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萬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攝取唸佛之眾生。阿彌陀佛被視為無量光、無量壽佛,若祈求智慧,則皈依無量光佛;若祈求延壽福樂,則皈依無量壽佛,那麼簡單點他們兩就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佛!
為什麼我這個世界的佛家弟子不是稱念南無釋迦牟尼佛的佛號,而卻稱念另外一個世界的佛的名號呢,這個問題就在於,阿彌陀佛這個世界是淨土,而且阿彌陀佛成佛時發下的宏願最為宏大,換句話來理解,就是最能利益眾生,當然阿彌陀佛許下了什麼宏願,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順便提一下,我們這個世界中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裡眾菩薩之首是阿彌陀佛的左右協侍,輔助阿彌陀佛,與阿彌陀佛一起合稱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現在佛,而釋迦牟尼佛也是現在佛,不過,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現在佛。彌勒佛現在是彌勒菩薩,居住在兜帥內院,是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屬於未來佛。
這些都是從事相上來,如果從本體來,則“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大日如來、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彌勒佛都是一體的,都是為了度化眾生的方便而隨緣示現種種不同形象而已。
有人問:“大師,我們看書看電視的時候,發現有的叫佛,有的叫菩薩,有的叫羅漢,明佛界與凡俗世界的情形也是一樣的有不同的職位吧?具體怎麼區分由什麼標準呢?”
一凡:
我們佛與眾生都是平等的,但佛法的修煉卻有層次之分,也有等級之別。菩薩是自覺,覺他,仍在不斷的修行中的佛或眾生。就是他除能渡自己外,還能渡其他眾生 。比如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
羅漢只是自覺,沒有做到覺他。 就是他只能渡自己,而渡不了他人。
在修煉高中尚未覺的,就是等待佛去渡的眾生了。
雨絲道:“請問大師,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呢?怎麼修行成佛?”
一凡道:“修行的低標準是‘度己’,即從自己做起,斷惡修善,遵紀守法,淡泊名利,積功累德,清淨放下,隨緣(緣起、緣聚、緣散、緣滅,‘諸法從緣生,還從因緣滅’)而不攀緣。高標準是‘度己度人’,除了自己修持成為覺悟者之外,還要幫助別人成為覺悟者,廣結善緣,普度眾生,弘揚佛法,慈善佈施(佈施,是指‘舍’。俗話‘捨得’,是一種因果關係,有舍才有得,先要誠意為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為自已)。”
雨絲道:“怎麼修煉才能‘度己’‘度人’?”
一凡道:“要做到‘看破、放下、放下、看破’。什麼叫看破?看破就是要淡化世事境緣的‘無常’(沒有亙古不變的東西,一切都在瞬息萬變之中,‘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假有’(因緣而合、因緣而分所表現出來的‘存在’及‘存在者’),理解其虛幻變化規律--無常中的有常。既不沉迷於‘有’也不執著於‘無’(萬事萬物均無中生有、有生於無,真空不空,有歸於無)。無‘色’(色指物質、存在)但不‘空’(非有、無),雖‘空’但有‘色’。放下,要認識佛家常的‘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進而提高到‘萬般將不去,修業亦離身’的境界。”
雨絲道:“什麼叫‘萬般將不去,修業亦離身’?”
一凡道:“‘萬般將不去’指人在投胎時空手而來、撒手而去,不知從何處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