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柳斜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易求無價寶 難得有心郎,唐朝奇女子之魚玄機,半柳斜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道士離去之後,幼薇失魂落魄地回到房內。她看著眼前這空空蕩蕩的屋子,撫摸著冰冷斑駁的牆壁,俯身將東側牆角下的幾處苔蘚挖在手上,眼淚撲簌簌地落下來,砸在地面上,開出一朵朵小花。
一年前,孃親還在,她們母女二人日子雖然清苦,雖然常常遭到鄰居的嘲諷和白眼,但母親在,這個屋子就有溫度,這就是個讓她惦念、讓她留戀、讓她想回的“家”。可如今,母親去了,乾孃也走了,她從一個天真爛漫,不諳世事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個不被認可,甚至是遭人唾罵的棄婦。
她的才情,她的美貌,她的抱負,讓她素來心高氣傲,如今的處境,叫她怎能不傷心,又叫她如何接受呢?那位李郎,自從把她從別院勸回這裡後再未露面,她寫給他的書信、情詩,那些訴說著相思之苦,表達著至死不渝的一字一句,他從未有過半句回應!這叫她怎能不難過,又叫她如何自處呢?
道士清晨的這一番話,無緣無故,如同無根之水,這既像是警鐘令她聽得心驚,細品起來又像是甘露,在冥冥之中給她的未來指了一條出路。
“出家入道,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各位看官或許不知,在唐朝,做個道姑的好處可是多得很呢!一則由於李唐王室的偏愛,公主們雖貴為金枝玉葉,也一樣崇尚道風,出家入道的公主們不勝列舉,譬如玉真公主、萬安公主、永穆公主等等。也正因為有了這些皇族女子出家修行的先例,女道士的地位自然很高。
再者,僧道不在市、民、工、商這四民之列,做了女道士,就可以擺脫原有的階級地位,有資格攀龍附鳳,結交達官貴人。“皇帝不能宣召一個民婦進宮去,但他有可能請一位有道行的女道士進宮去。”(這一點可參見第二章提及的李冶的經歷,此處不再贅述。)
三則,一旦做了女道士,就可以享受很多經濟上的特權。唐王朝給予女道士們二十畝土地,而且免除她們的賦稅徭役,讓她們可以由條件過相對輕鬆的生活。
四則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給了女道士們充分的自由,這種自由不僅體現在她們不必嚴格遵守道教戒律上,更體現在她們所擁有的社交自由上。僖宗一朝的安康公主甚至因為入道後生活過於放縱無度惹來民怨頻生,最後皇帝不得不將她召還宮中。
飽讀詩書的魚幼薇對於做一個“女道士”的好處瞭然於胸,更何況,她從小在全長安人的“耳濡目染”下,一直對充滿了神秘色彩的道觀心生嚮往,若能長壽成仙,豈不是一件幸事?
話雖如此,可真要出家入道,幼薇還是猶豫的。倘若一旦成了道姑,就意味著她從此與塵俗再無瓜葛,這等同於徹底斷絕了她“嫁”給李億的可能。女冠們再怎麼受追捧,終究也只是表面光鮮,誰人知道她們深“宮”寂寞的苦呢?他日若李郎回心轉意,再想與她情意纏綿,她一個“檻外人”如何選擇呢?
“既一時不能真的了卻凡塵,去那等仙氣聚集的地方看看也是好的,左右我閒著無事,一人在家裡也只會胡思亂想。只是京郊的道觀都已去過了,再去也沒什麼新意。不如今日就去那位玄宗最寵的女兒咸宜公主名下的道觀走上一走吧。常言道,同時天涯淪落人,我與這位公主也算是同病相憐了。”
思量妥當,她當即僱了馬車,往咸宜觀去了。車伕在咸宜觀的山門外停下,扶著幼薇下來,收了銀子千恩萬謝地走了。幼薇拾階而上,來到咸宜觀外,還未及四處打量,就被觀外不遠處的一個茶攤吸引了目光。
這是一個說書的茶攤,不大,只用茅草搭建,上面粗粗罩了防雨遮陽的氈布,這與她往日去的那些雕樑畫棟的茶樓自是不能相較的。只是它處在煙霧繚繞的山間,簡陋的裝飾反而與山色融為一體,倒顯得有些別緻清幽了。更奇的是,這茶攤的說書人不知在說什麼新本子,引得周圍粗多香客駐足,人群中還不時發出叫好的聲音。
獨居的日子太過冷清,如今見了這人氣繁盛的景象,幼薇不由自主地被引著去了。走近才知道,原來說書人正是在說這咸宜觀的往事。幼薇雖然從前略有耳聞,眼下見這說書人聲情並茂,也很想知道內裡情由。
“說到這咸宜公主啊,那可真是集萬千寵愛與一身。你道是因為她長得花容月貌,或是玉雪可愛嗎?非也,非也。她父皇唐玄宗有二十九位公主,令其他公主望塵莫及的是啊,她有一位極受寵愛的母妃,還有一個在玄宗面前很是得臉的皇兄。客官若問這咸宜公主是如何得寵啊,且聽我細細道來。
我朝法令,公主本來每年只得五百戶人家的供養,可玄宗偏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