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柳斜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彩雲追月得知己 高山流水遇知音,唐朝奇女子之魚玄機,半柳斜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於小姐只是有些大小姐脾氣,雖然任性,卻也識理,因著那日在於家宴會上幼薇並沒有像旁人一樣奚落她,儘管仍舊不喜歡幼薇的出身,卻也不再刁難她。加上在女子社裡十分放鬆,幼薇這段時間將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對詩詞格律的研習上,一段時日以後大有精進。夫子提點她說,詞曲一類終是末流,還是要在《四書》這些正經學問上多下些功夫。幼薇只是應了,並未放在心上。

春末夏初,正是牡丹綻放的時節。一日幼薇下學回家,路上見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嫗,守著面前的一籃子牡丹花,期期艾艾地看著來往的每一個路人。幼薇想到從前父親也是這樣在街頭賣字畫,想來也是這樣盼著有人能停下腳步買上一副吧。

她想到這裡,實在於心不忍,遂上前買了一支別在髮間。繼而與老嫗攀談起來:“婆婆,天色已晚,您還不回家嗎?”

“姑娘,你看我這一籃子花,今日不賣完,明日就不新鮮了。我今日出門時,答應了家中小孫子,賣了這花給他帶個餅回去。從正午到現在,加上你才買的那一朵,一共只賣出去兩朵,怎能回去呢。”

“我見您這牡丹顏色豔麗,品相甚好,如何賣不出去呀?”

“姑娘你年紀小,又上得起這樣的學堂,想是沒吃過苦的,難怪不曉得。這各色花樣原是有小販專門收了,一齊送去花船或者紅樓給姑娘們戴的。只是我一個老婦人,無根無基的,同那些商販搭不上話,只好自己出來賣。可是這街上的人嫌我的花貴,打聽得多,買得少。姑娘你看我這花的顏色,都是上好的,是我自己調的肥,精心養起來的。我年紀大了,種不得地了,小孫子和我都靠著家裡的花田活命呢。若降了價賣,今日賣了,明日有飯吃;可是長久以往呢?我們豈不要餓死了?”

幼薇聽了,勾起一股惜老憐貧之心,“不如這樣,今日的花您都賣給我,以後您有多少,我也都收了,您只送去西南角那邊,打聽一位姓魚的娘子就是了。今日天色已晚,這花我帶回去了,您也快些回家去吧。這銀錢您收著,這是今日的花錢外加明日的定錢。”

“姑娘,老婆子我多謝你了。只是這些花你帶回去有何用處?我知你憐我老弱,可你若沒有用處,我也斷不能答應你啊。”

“婆婆放心,我有法子送去紅樓,必不糟蹋了您的這些花。”

幼薇回去後,與母親說了此事,要母親明日將花送到紅樓,張氏欣慰女兒仁善,況且有邱姐兒在,這些牡丹媽媽必定能收的。舉手之勞就能幫人一把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常言道,善有善報,此言不虛。幼薇當晚因為此事做了一首《賣殘牡丹》,詩中以牡丹自喻:

“紅英只稱生宮裡,翠葉那堪染路塵。”

誰知此詩被人抄錄了去,一傳十,十傳百的,幼薇的名聲竟在長安城傳開了。人人都說魚家有個姑娘,雖然出身不好,卻很有才華。

時光匆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轉眼間,元宵節就在眼前了。

平日長安城裡都有宵禁,只在元宵節前後三天的日子裡是沒有的。不論是富貴人家的公子小姐,還是貧苦人家的老少爺們兒,人人都穿紅著綠,家家都張燈結綵。大夥兒湊在一起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焰火,王孫公子們有的騎馬作樂,有的比賽祭神,也有那慷慨的大戶人家在門前僱來一隊人,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好不熱鬧!正應了南唐後主的那一句: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幼薇和女子社的眾友一起同行賞樂,劉梅提著一盞九枝燈,東瞅瞅,西望望,讓人覺得可愛又可憐,哪裡還有往日的冰冷和不近人情呢!她見近處一個年輕婦人,梳著高髻,畫著又細又長的峨眉,又用烏膏注唇,穿著廣袖束腰的石榴裙,露出胸前的一片嬌嫩,在燈火的映襯下愈發顯得明眸皓齒,便轉身對幼薇說道:看這燈火闌珊的景色,我有了詩性了!

“哦?洗耳恭聽呢!”

“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烏膏注唇唇似泥,酥胸半露美嬌娘。”

“妙,妙極!幼薇,該你了!”

眾女起鬨道,幼薇也不推辭,只點著劉梅的嬌唇,略一沉吟,“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好啊,你笑話我。”

二人追趕著、嬉笑著,銀鈴一般的聲音很快淹沒在人群中。“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歡笑的身影背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刀神鳳舞

章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