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慕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章 外鬆內緊,有間商號,夏慕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賣了換現銀在手,那般著急要了回去,居然想著以租子貼補日常之用,真真是可笑之極!不說這三間鋪子都在外城中,同條街面上的生意也都不過普通罷了,即便有租客瞧得上,一年下來也添不了多少進項。”
頓住片刻,忙又指了指桌上的賬本,示意自家老爺一眼:“早先接手之時,妾身就覺得好生奇怪,旁人家做文房四寶的生意,都是費盡了心思想要賣與那書香門第的子弟,可他們倒好專挑些價廉之物陳列櫃上,可惜浪費了這正勁兩個門簾的鋪子。”
說著又轉向京郊的那方,瞟了一眼譏笑道:“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學旁人家行善,設個粥攤接濟窮人一般,想著那些寒門子弟罷了。”
聽到這裡,那旁之人不禁放下茶盅,附和著冷笑一聲:“我家這位大哥,本就是這麼個憂國憂民的性子,不但如此,少年時他還曾在軍中接濟過不少貧苦人家的兵士。當年祖母還在世時,就往裡頭貼了多少私房,恐怕就夠在內城置辦下幾間中等鋪子了!”
“不求回報,倒貼銀子收買人心,傳入當今那位的耳中,又何止一兩回,只不過當年他畢竟身無官職,若是不然……。”
不承想,那旁是說者無意,這裡卻是聽者有心,不禁深吸了一口才敢壓低了嗓音,打斷自家老爺道:“莫不是為了這幾間鋪子,才讓本不該出征邊關的大伯父子倆……。”原本已是小心提及,但一想到事關重大,不免有些吞吞吐吐,正要繼續往下之際。反被那旁聽出弦外之音的新任國公爺當即攔下。
猛然起身,再度檢查了門扇之外有無異樣,才低聲告誡一句自家夫人道:“莫議國事,何況當初那一役死傷的功勳之後,也不僅是我鄭氏一家。至於是否因那些陳年舊事而起,就更不是身為臣子之人該私下議論的。”
心中卻已有了別樣之感,或許當年大房父子馬革裹屍。真是另有蹊蹺,但對於他們而言並無絲毫的區別。即便正是因此賠上了性命兩條,也與二房沒有相干,只要不被牽連在內,便可安心朝中為官。
強作鎮定,才正色道出一句:“好在我早已看清朝中的變化,棄武從文多年,又與他並非是一母同胞,想來當今也無意再次出手。只要我們謹慎些,便可安然一世。”
這旁在自己突發奇想之下,不免是心有慼慼,此刻經由自家老爺這番肯定之言,也逐漸恢復了幾分。只是對於大房當年的慘劇,難免顧慮重重。轉念再一聯想到自家愛女,不禁是低呼一聲:“該不會因此事連累了我家女兒的前程?”
卻被那旁之人連連擺手,示意道:“必定不會。當今真要起了株連之心,你倒是這國公府的爵位還能留到今日?更別提,我能順利接手府中所有,想來早已無礙了。只是大房留下的那幾個孩子,日後想要出頭只怕是難如登天!”
“豈不是正和我們所想!若是許多年後,他們兄弟倆重振了那房的名頭,與我們而言才是真正的禍根所在。既然如此倒也省卻了我們出手清除,只要礙了那位眼,管叫他們是再無機會重返京城!”這旁二夫人已是得意萬分的望向南面,湊近提醒一句:“若是能讓他們永遠留在那片。才是最好。只可惜為了老爺的名聲,眼下也惟有這般行事了,待等他們姐弟再熬上幾年。便可尋了藉口直接送回南面長住。”
“夫人所言極是。留他們在京畿固然不在眼前,但畢竟還是稍顯近了些。唯有送去那等偏遠之地,才是上上之選,任他們再想返回也苦於囊中羞澀,無力為之。”
就在京城夫妻倆暗中決定著,大房侄兒們日後命運的時刻,另一旁被他們提及的小兄弟倆,還未獲悉任何的訊息。殊不知,京城特意著了心腹之人,欲在封航之前將他們送去了京畿暫住幾載。
而此刻順利出京的方鄭氏,卻不免莫名憂心,要知道二房夫妻倆的貪得無厭是深有體會。為何此番輕易鬆口,直接將大房名下的私產順利交還出來,難免讓人不解。
雖有文竹處處暗示自己,但在她看來卻不免是疑點重重。就在聽明白了侄女口信中所提的那般,全盤交由牙行另尋合適的租客,的確比直接脫手出賣的好。此次,在明眼人看來並非穩妥之舉,好似在婍姐兒眼中,卻是另有他用。
心中雖急著早日京畿匯合,但這一突然事件,卻已將自己多留京城不少時日。
“也不知婍姐兒在京畿那處宅院,可是住得習慣?”望向那方不免輕聲低喃一句,卻被身邊的文竹頷首應到:“姑太太不必憂心,我家小姐的能耐您還不曉得,再說了身邊有林媽媽看顧著,更是如虎添翼百事不愁。”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