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黑金紅流,中國長城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新聞節目,何以成為輿論如此關注的焦點?
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擬做一個有關國家投資的節目。認為新集是國家投資的重點專案,而且很有特色。央視的兩位記者千里迢迢來到了新集。確切地說,他們要採訪的不是新集,而是劉莊礦區。郝勁松回憶,兩位記者敬業而且內行。他們來之後,走訪了很多工人,對劉莊礦區的上上下下進行採訪。
記者們對劉莊礦區的自動化非常感興趣,一位女記者認真地問梁袁:“全球科技進步的情況下,資訊化、自動化都普及了,那麼劉莊的特色在哪裡?論規模,劉莊的規模肯定不是全國最大的;論資訊化,山東兗州礦務局的許多煤礦早已經實現了資訊化;論自動化,山西的礦井也早實現了,而且山西的自動化不僅能定位礦井,還能透過模擬訊號把一切標準都規劃出來。那麼,劉莊的特點在哪裡?”
梁袁驚訝於這位記者對煤礦行業如此專業,但是梁袁對劉莊太熟悉了。他回答說:“山西的訊號是模擬訊號,而劉莊是真正的數字訊號,而且數字化程度非常高。就此項技術而言,劉莊絕對是國內最先進的。”
正是這個緣故,才有了4月19日CCTV《新聞聯播》的報道。
報道吸引了中國許多研究相關技術的專家以及同行業的工程人員來到劉莊。劉誼瞭解,他們既是來考察,更是來“打探”,因為很多人都不相信劉莊是真正的數字礦井,紛紛來看個究竟——是炒作還是事實。
對待質疑的眼光,要用真實來回答;對待《新聞聯播》的報道,更要用真實來展現。
2006年10月15日深夜,距離地面800米深的井下,技術工人正在除錯劉誼、梁袁等人從德國帶回來的採煤機。從地面到井下,只需要坐4分鐘的電梯。如果不是這些機器的存在,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條地鐵。
2004年,劉誼考察德國。他發現,德國的礦井,只需要在地面上用滑鼠點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