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逝情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紅顏知音,琴棋,虹逝情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位公子可是有恨?”就在上官銘琴剛剛下擂之後,一位半遮面的女子緩緩從太令府門口走進前院,邊走邊說道。

上官銘琴聞言竟是一怔,而後迅速恢復常態,抬眼尋聲源之處望去。

這名突然出現的女子一身白紗,身型高挑瘦弱,兩隻玉手交疊端於腹前,步態輕盈,不緩不急,即便遮面,也難掩仙姿佚貌。其聲音宛轉柔和,在其身旁伴還有一名十七八歲揹著琴的丫鬟。

“公子琴聲雖是優美動人,可隱隱之間卻夾帶幾分恨意,心境是一名琴者的靈魂,倘若公子能心中無念,此曲還會升華一個意境。”那名女子走近上官銘琴說道。

“哦?姑娘何以聽得我曲中有恨?”

女子見上官銘琴並不想承認自己所言,笑聲言道:“聽曲中琴音,公子有恨為時已久,其可能源於年幼之時,而且據小女猜測,應是與至親有關。”

上官銘琴聞後,雙眼不由微瞪,表情很是複雜。

那女子見其並未出言反駁,繼續說道:“雖然公子極力壓制心中所恨,就算彈琴之時也有意避之,但琴心相通,不管如何掩飾,琴音是不會欺騙自己內心的。公子能將此恨深埋心間讓常人極難發覺,心性已是遠比常人了。小女遠聞琴聲而來,本以為撫琴之人至少也會年過半百,竟未想到卻是少年模樣。公子的琴藝堪稱當世翹楚,若日後撫琴之時心中無念,寄情於琴,想必造詣可趕超先輩古人。”

“姑娘的評價實屬過高,讓在下不勝惶恐。”上官銘琴一邊行禮一邊說到,“且拋開姑娘對在下的一番猜測不論,單憑姑娘的琴心之論,足見姑娘在琴樂方面的造詣之深,銘琴十分佩服。只是人非聖賢神明,要做到不夾帶一絲個人情感做到撫琴無念,古往今來,又有誰可?在下只是一個普通琴師,是姑娘高看在下了。”

“公子所言在理,做到無念的確近乎不可能,公子年少有此琴技,也不要太過謙了。”那名女子略頓了一下,緊接說,“剛才聽到臺上那位前輩問及曲名之時,公子並未直說沒有,想必應是有名字了。不知可否告知小女此曲何名呢?”

“呵呵,在下這拙曲只是隨性而作,也不是什麼名家名曲,竟被一再追問其名,若再不說,倒顯得在下目中無人,自驕狂傲了。此曲名為《蕩蓮引》。”

“《蕩蓮引》……”

“在下見姑娘攜琴而行,想必也是琴師一名,剛剛姑娘聽在下之曲甚有見地,還定言在下內心情感。在下有個不情之請,可否能聆聽姑娘一曲,也讓在下言之一二?”

那名女子微微一笑,點頭輕允,旋即看了一眼身旁的丫鬟,示意地說:“青兒。”

“是,小姐。”

待一切妥當之後,那名女子衝上官銘琴點了下頭,示意開始。然後緩緩坐下,兩隻玉手輕撫琴身。只聽得陣陣琴聲如汩汩流水般清婉流暢。那些零落的琴音一經她在兩手之間交織而出後,隨即變得宛如天籟。如果說之前呂昭和上官銘琴所奏之曲皆有波瀾,那麼此時此曲卻只有宛轉柔美,與他二人相比,雖少了漸近澎湃的心顫,卻多了漸入仙境的心醉。這種美,是女子與生俱來的,即便男子琴藝再精湛卓群,也無法達到。

待一曲終了,所有人還如痴如醉,沉溺於之後的繞樑之音。良久,張太令先是一語驚醒了眾人:“啊,妙,妙極啊!姑娘此曲甚是美妙,就連我這半吊子都是沉醉不已啊。”

“姑娘曲藝精湛,心與琴通,秋某撫琴數十載,竟是遠不及姑娘,慚愧啊。”

“秋老先生謬讚了,小女子本不該上來打擾,失禮之處還望見諒。”

“啊,不礙事,不礙事,今天能在這裡聽到姑娘一曲實屬有幸,在場大多都是喜好琴曲之人,想必應是與本令一樣。”

“姑娘這曲《應春操》果然是琴心相通,不知姑娘為何憂愁?”

“那名女子聞言也是一怔,旋即又平靜地回答道:“呵呵,公子這是想報剛才的一箭之仇吧?憂愁之音深聽此曲不難覺察,小女也沒有刻意去掩飾,進而公子有此番論斷,小女不感意外。此曲本身為操,有點憂愁之情,也是置身曲中而已。”

“哼哼,姑娘以此回答看似順理成章,說此曲本身自帶輕愁,置身曲中自然流露憂愁。可依在下看,姑娘的情感,可不單單只是寄身曲中憂思而已。”上官銘琴冷笑言道。

“哦?是嗎?那小女倒想聽聽公子從中還聽出了什麼旁人未覺的弦外之音。”女子盯著一旁的上官銘琴說道。

“若在下所聞不錯,姑娘的憂愁之中有著焦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鬥羅之燭龍鬥羅

不想奮鬥的燭龍

冷血總裁倒貼山寨辣媽

瑤琳仙靜

愛麗絲的童話迷宮

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