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部分,永樂大帝-朱棣,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永樂北征,第一、二兩次用兵均達五十萬,第四次三十萬,其他兩次亦在數十萬之數。為了供給這樣龐大的軍隊,幾乎需要動員全國的力量。以永樂二十二年北征為例,為供軍餉,天下府庫,搜尋殆遍,“查勘兩京及天下庫府藏遞年出納之數”,“點勘南京並直隸衛府州系食糧遞年出納之數”,令督山西、山東、河南三布政司,直隸、應天、鎮江、廬州、淮安、順天、保定、順德、廣平、真定、大名、永平、河間十三府,滁、和、徐三州有司造車,丁壯挽運 。共用驢三十四萬頭,車十一萬七千五百七十三輛,挽車民丁二十三萬五千一百四十六人,運糧凡三十七萬石 。永樂二十一年北征,命河南、山東、山西民丁隨軍供饋餉,“郡邑各遣官率之,憚行者往往為規避計” 。由於道路險遠,地凍天寒,不少民夫在運糧中凍傷手足或疾病而死 。

朱棣好大喜功,徵安南,下西洋,營建北京宮殿陵墓,再加上一再出塞親征,國家早已被弄得入不敷出、疲憊不堪了。因此洪熙、宣德以後不斷有人對永樂弊政提出批評。範濟謁闕上書,希望“毋以征討夷狄為意,毋以忿忿不平為念。棄沙漠不毛之地,憫華夏禮義之民。俾婦不霜,老不獨,盡力于田蠶,貢賦於上國。邊塞無傷痍之苦,閭里絕呻吟之聲” 。朱棣一死,他們把壓在心底的話一下抖了出來。

民間對朱棣的黷武,也表現出種種不滿。明朝政府是獎勵生育的。丁多可以打仗,可以服役,可以供賦。因而明廷對“一產三男”之家給予格外優待。但是,永樂時期,由於兵役不止,勞作不休,民間甚至不希望多生男子:“京師愚民有厭多男子,生則棄之不育者。” 這是多麼悲慘的現象。唐人哀嘆:“信是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殆與之同心。和御用文人歌頌朱棣武功相反,一些邊塞詩反映出民間厭惡戰爭的情緒:“曾逐嫖姚出漢關,故鄉寧負老來還!到家莫恨無金印,數畝青山夢亦閒。”“無家亦歸去,勝作異鄉塵。”“多少還家夢,中原有弟兄。”

明朝軍隊總數,洪武時期為一百五十萬到一百七十萬人,到永樂時期膨脹到三百一十萬人之多 。洪武時王淑英上疏,已哀嘆兵過多,造成“賦斂之難平”,“儲蓄之未豐” ,永樂時軍費負擔可想而知。龐大的軍事開支和無止境的揮霍,都來源於軍民的血汗。以屯軍而論,宣德初年龔翊上言說,“官軍屯田,子粒繁重”,田土所出“除工費及本力外,抵官數常恐不足,已週歲月糧,夫復何望?忽遇欠歲,尤更狼狽,是以凍餒交迫。強者取於觸法為非,弱者甘為溝瘠以死” 。以民間而論,永樂二十年八月戶部尚書郭資言:“天下郡縣所上永樂十七至十九年實徵之數,分豁本色折色……率未完。” 洪熙元年四川雙流知縣孔諒言,“貢賦應納稅糧外,復有買辦、採辦等事”,“致有吏曹交通攪納,巧立辨驗折耗之名,科取數倍,奸弊百端,重為民害”。 百姓由於軍費而造成的沉重負擔是極為嚴重的。因而,朱棣的一再北征如前文所述遭到了眾多大臣如方賓、夏原吉的激烈反對。另外,朱棣的頻年出師也遭到了鄰邦的批評和恥笑。比如,第一次北征的訊息傳到朝鮮,其君臣有如下這樣一段對話:

廷顯啟於上曰:“帝欲以二月十五日親征韃靼,抄諸路軍,諸路城子,男無餘丁,老弱婦女亦不得出於城外。禁兵侍衛而立食,外卒牽車而轉輸。”

上問:“達達先來侵歟?帝欲先往徵乎?”

廷顯言:“達達之來侵,臣等未之聞也。但聞沂國公率禁兵見敗於賊,故帝欲雪其恥,將往徵之。”

上曰:“彼來侵我,不得已而應之可也。若我先勞民而往徵於窮荒之地,可乎?不勝則為天下笑矣。”

十、內遷大寧都司——始料未及的遺患

朱棣奪取皇位對明朝政治的影響是深刻的,它同時也給明朝的北部邊防留下隱患。為了奪取和鞏固皇權,朱棣藉助邊防力量,使之調頭向南,塞王的內遷、北京的經營都是為著鞏固統治和對付國內的反對勢力。朱棣的地位鞏固了,北部邊防卻空虛了。隨著國內秩序的穩定,朱棣把重點轉移到控制四夷的宏偉事業上來,為的是做一個超邁千古的蓋世雄王。然而,他的蒙古政策,並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北部邊防困擾了明朝近兩百年。

明朝弘治年間的兵部尚書馬文升說:

太祖高皇帝平一四海之後,以西北邊境與胡虜密邇,慮為邊患,故於甘州設立陝西行都司,寧夏設立五衛所,大同設立山西行都司,宣府設立萬金都司,古營州設立大寧都司,於遼東古襄平設立遼東都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少年紅顏

圈圈

莫名其妙的穿越

知恩報恩

最強近身特種兵

寒如夜

宋賊

雨來不躲

請問今天可以和我結婚嗎?

白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