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永樂大帝-朱棣,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於是相繼削趙王、膠西王、楚王之地,吳王乃與六王相約而反。待七國次第平定,朝廷將地方用人之權,收歸中央。其後諸王的權力雖然削減,但其封地仍然很大。武帝又用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命令親王在自己封地內分封眾子弟為侯,從而將諸王的領地塊塊分割,避削地之名而行弱藩之政,使分封制有名無實 。從此地方權力全歸朝廷控制,漢室得到安寧。一百五十年以後,東晉武帝再次重蹈漢初覆轍,企圖眾建親王以羽翼王室。他分封子弟二十餘人為王,並給以兵權,大國小國兵力從五千人到一千五百人不等。武帝死後,汝南王、楚王、趙王、齊王、長沙王、成都王、河間王、東海王八王相繼為亂,自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到光熙元年(306年)綿亙十六年之久。國勢陵夷,地方大亂,遂至匈奴劉氏舉兵南下攻破洛陽,懷帝被俘 。

葉伯巨擔心明朝再走歷史的老路,因尾大不掉而致亂,他建議在諸王還沒就國時便“節其都邑之制,減其衛兵”,以強幹弱技,並且限制諸王的地盤,也用來封建諸王的子孫,以分散諸王的力量。其策略與賈誼、主父偃如出一轍,其拳拳忠心可嘉,其切切之議可行,也算得個“忠且仁者”吧?然而天心難測,朱元璋早忘了自己說過的“惟冀臣民,許言朕過”的話,竟固執己見,想要在並不通行的老路上再做一番嘗試。他讀到葉伯巨的奏疏,異常憤怒,大呼:“小子間吾骨肉,速逮來,吾手射之!”他愛諸皇子太深了,因而便過分相信他們之間的骨肉之情,他忌異姓功臣也太深了,因而便認為除依靠骨肉之情外別無它途。大明江山,皇圖永固,骨肉豈容離間!葉伯巨的一番話攪得他心緒不寧,他一定要親手射殺葉伯巨,才能解心頭之恨。彷彿葉伯巨一死,朱姓江山便會從此太平無事。葉伯巨被捉拿到了京師,但中書省的官員們都不忍他馬上遭到亟刑,也許他們和葉伯巨對形勢有著同樣的見解,也許只不過是出於有限的同情心罷了。中書省等朱元璋怒氣稍稍下去,向他奏請對葉伯巨的處置。結果葉伯巨被送入刑部的大獄,一直關死 。總算比梟首凌遲好得多了。

四、鳳陽行

皇帝不能總是把親王放在腳下,就好比大鳥之於雛鳥,一旦雛鳥羽翼長成便鼓勵他們試飛,以便有朝一日能夠騰空凌雲。朱元璋對此更為急切。朱元璋自己從臨濠的貧苦農民、遊方僧成了一代帝王,他曾希望諸王也體驗一下自己的經歷,因而常常讓他們回鄉。洪武九年二月,朱元璋命令他們去鳳陽看看祖宗的肇基之地,讓他們再次領略江山得來的不易。這行人由皇太子帶領,在出發前一同去祭奠了開國功臣 。對於父皇創業的事蹟,朱棣早已瞭如指掌了。但這次祭奠仍然使他振奮。他好像跟著父皇,伴著各位老將功臣走向烽火連天的戰場。這祭奠和即將開始的中都之行一樣,是在掀動下一場戲劇的帷幕。帷幕一開,他們就要正式登上舞臺了。朱棣感到渾身孕育著一股即將爆發的力量。

去年十月,朱元璋曾讓皇太子、秦王、晉王、楚王和靖江王一起出遊中都。說是為了練習武事,但不知為什麼卻沒有讓燕王、周王參加,那次跟隨太子和諸王到中都的有東宮官 和各王府官,太子贊善大夫宋濂,秦府長史林溫,晉府長史朱右,楚府長史朱廉,靖江王長史趙壎等。他們離開南京後,朱元璋還將臨時找到的一卷《濠梁古蹟》派人追送給他們。朱元璋在書外面特意題了字,讓宋濂按圖詢訪,隨時為太子和諸王講解 。

二月十六,燕王等跟隨太子離開南京,仲春時節的南京城外風和日麗,柳綠桃紅。明麗的天空下不時掠過幾只春燕。農民們絕不敢耽誤農時,他們在田間艱苦地進行著那世代如一的週而復始的耕作。融融春光裡走來太子和諸王的大隊人馬。走在前面的是身著戎裝舉著龍旗的軍士。一面黃旗居中,青旗、赤旗、黑旗、白旗在四面環抱。每面旗下都有六個身著與旗幟相同顏色服裝的軍士,他們身背弩弓,無不英武強悍。接著便是舉著引幡、戟氅、戈氅、儀鍠氅、羽葆幢、青方傘、青小方扇、青雜花團扇的校尉 。個個都是鮮衣怒馬,數不清的旗幟,數不清的儀從。那踏踏的馬蹄,滾滾車輪,和輕輕揚起的黃塵,打破了春日的寧靜。

從南京到鳳陽三百三十里的路程,用了近兩天時間,第二天他們到達了鳳陽城 。鳳陽在元朝稱為濠州,屬安平路。朱元璋做了吳王之後,這裡便是龍飛之地了,自然要有所升崇,於是改稱臨濠府。洪武二年九月,朱元璋將這裡確定為中都 。其時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臨濠的地位一時顯得格外重要。要不是劉基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是處青山

抵制日貨

九黎軒轅錄

沸點123

機遇與抉擇

精靈王

姐不是病貓

天涯人小小

呵呵噠![穿書]

瘋狂熱線

病書生

希望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