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的葫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64 衡斷將軍鎮此關隘,來者通名,我為人間斬太歲,講故事的葫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較弱小的諸侯封國,經常襲擾、侵奪、勒索。
大安朝諸侯間相爭,不得天子旨意明著發兵攻打的蠢事,誰都不會去做。但假扮盜匪流寇,前往他國襲擾、侵奪之事卻所在多有。
小國、弱國無法承受,便只能向大國、強國常年進貢輸誠保平安。
宴國周邊數十家封國,無不要小心順著宴王心意過活。但唯有緊鄰宴國,幾乎算最為弱小的衡國,卻令宴王憋悶二十餘年,始終無計可施。
根源便在守衛宴國進入衡國必經咽喉要地,“衡斷關”守將過文亭身上。
大安朝諸侯封國“王、公、侯、伯、子、男”六等爵位,衡國國君只是世襲子爵。和宴王差著四級封爵不說,國土狹小,且境內多山,算是個很不起眼的窮鄰居。
本來衡國沒多少油水,宴王也心知肚明。他給衡國定了周邊諸國裡,最低一檔的年節進獻。
然而就是這點宴王都看不上眼的小意思,已經令貧瘠低產的衡國不堪重負。每年都需要勒緊褲腰帶,想方設法去籌措,才能勉強應付過關。
二十餘年前過文亭積功升任“衡斷關”主將,他當廷對衡國國君請命。
要國君停下每年向宴國的進獻,以他過文亭悖逆發狂,不肯讓進獻車隊透過“衡斷關”為由,向宴王託詞。
若他守不住關隘,必然是戰死於宴國假扮的流寇之手。將他屍身送給宴王交代,照常進獻也不至於徹底得罪宴王。
若他能守住關隘,則衡國上下從此都能緩下一口氣。還請國君堅守今日君臣之約:“他過文亭一日不死,衡國一日不向他國輸誠進獻!”
衡國國君有感於過文亭忠誠勇武,當廷慨然應允。
君臣二人就此立誓作別!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