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部分,中國曆代名女傳,江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或許人人如此,但黔婁夫人則確實與“人人”迥然不同。

《中國曆代名女》——奇女傳……孟母教子三遷

孟母教子三遷

“孟子能成為“亞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多得力於他的母親。孟子的母親是位偉大的女性,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屬於典型的中國良母。

孟子生於周威烈王三年四月初二日深夜,鄒城郊外馬鞍山下鳧村。偉大人物的誕生,大都伴隨一段神奇的徵兆,據《天中》記載:“孟子生時,母夢神人乘祥雲自泰山來,止於孟宅上空,母凝視久之,忽片雲墜而寤,閭巷皆見五色彩雲覆其居。”天象變化無常,彩雲隨時都有所謂神奇的徵兆不足深信,倒是“胎教”的說法,根據科學的實驗結果是頗有幾分道理的。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胎教”的說法由來已久。據說周文王的母親妊娠時,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惡言;周成王的母親懷孕期間,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獨居不倨,雖怒不罵,孟母深深體會到“胎教”的重要,《韓詩外傳》就載有她的一段話說:“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子的母親姓仇,父親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懷才不遇的讀書人,他為更大的發展,光耀門媚,拋別嬌妻稚子,遠赴宋國遊學求仕,三年後,帶給孟母的是晴天霹靂般的噩耗,從此孤立無援的孟母開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她下定決心,要憑著自己的雙手謀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獨生兒子,教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按照“心理學”的分析,這也是一種“補償作用”的高度發揮,孟母不只是小心翼翼地注意兒子起居冷暖,更不厭其煩地以“言教”和“身教”來完善兒子的人格。大體上一個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歲以前基本形成的,從此根深蒂固。六歲以後,活動範圍逐漸擴大,自然而然就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使原本已經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強烈的試煉和考驗,這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環境十分重要。孟母突然發現,一向伶俐聽話的兒子,已受到了不良環境的影響,從此為了給兒子尋找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孟母開始了漫長的遷居活動,至今還留傳下“孟母三遷”的美談。

孟家原在馬鞍山下的鬼村,山麓墳瑩處處,村中兒童追逐嬉戲,不時看到喪葬的情形,也三五成群地模仿大人們的禮儀,扮演喪葬的過程,孟母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既不能老是把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關在家裡,唯一辦法就是變更居住環境。

經過一番周折,孟家母子從鳧村遷到了十里外的廟戶營村,這裡是一個“日中為市”的交易集市,每逢一、三、五、七單日,遠遠近近的百姓們,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產來到集市交易,討價還價,喧囂熱鬧,這場面對孩子來說是頗有吸引力的,耳儒目染,孟子和其他一些孩子也學會了錙銖必較的模樣。孟母忐忑不安,住了半年又再次遷居。

孟母既不願兒子成為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也不屑於兒子沾染唯利是圖的市儈氣,她一定要選擇一個適合兒子成長的環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鄒城的學宮附近,雖然房子漱隘不堪,但是孟母帶著兒子還是安安心心地定居下來。

學宮附近常常有讀書人來往,高雅的氣韻,從容的風範,優雅的舉止與循規蹈矩的禮儀行為,都給附近居民不少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們,常群集在大樹底下,演練學宮中揖讓進退的禮儀,有模有樣,一片莊嚴肅穆的景象,使得遠遠察看的孟母內心深處大為高興:“這才是孩子們最佳的居住環境!”她由衷地發出感嘆。

做人是要求誠實,所謂“言必行,行必果。”當孟家還在廟戶營村市集旁居住時,東鄰有人殺豬,孟子不解地問母親:“鄰家殺豬幹什麼?”孟母當時正忙,便隨口漫應:“給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食肉,孟母為了不失信於兒子,忍痛在捉襟見時的生活費中,撥出一部分錢買了一塊肉,讓兒子吃了個痛快。

做事必須要有恆心,一旦認準目標,就不為外界所幹擾。孟子具有天生的靈性與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貪玩習慣。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學到外面玩了半天。當兒子回家時,孟母不聲不響地拿起一把剪刀,將織成的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年代小富婆

笑傲網路

蛇女

璇墨

捉鬼班長

旅遊巴士

無上皇尊

暖暖

官道紅塵

泰山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