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部分,中國曆代名女傳,江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舉辦款待番邦來使及外夷商人的宴會,番邦與外夷文化傳統與中國絕然不同,他們沒有男女授受不親一類的禮教,因此前來赴宴的都是夫妻雙雙手挽手而至。萬春公主與楊炪見了,開始不習慣,後來也感到很能體現夫妻的恩愛,因此也如法炮製,兩人親密地挽著手站在門前接待賓客。外來人士對楊炪和萬春公主夫婦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覺得他們漂亮大度又熱情爽朗,與一般中國人的恭謙含蓄大不盡相同;但朝廷裡那些思想保守的大臣們聽到了風聲,都搖頭嘆息,頻呼:“簡直是不成體統!”但他們依然是我行我素,無視耳邊的議論。

萬春公主的思想非常新潮開放,她與番人及夷人的婦女交往,彼此交換各種見聞與觀點,她發現漢族人一味地認為番邦四夷都是野蠻之族的觀點,不但太過武斷,而且甚至是愚昧。在許多學術和技藝方面他們都有很多獨到之處,例如:天文、地理、曆法、採礦、造船、建築、醫藥等各方面,都有很多值得中士借鑑的優點。

萬春公主把她的發現告訴了丈夫,楊炪首先的反應是:“那怎麼可能?”不料經過調查印證,果然沒有弄錯。於是楊炪便把這一情況向他作宰相的父親反映,並建議允許外籍人士入籍中土,甚至出任朝廷官職,以便有計劃地引進外夷的學術和科技。宰相楊國忠慢慢也接受了兒子的觀點,並準備付諸實踐,不料正在這時,安史之亂爆發,楊家一夜之間失勢,這些合理化的計劃也就擱置下來了。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由於萬春公主和楊炪的堅持與努力,外籍人士在唐都長安有了一定的生存地盤和地位,建立了各自的居駐點,相當於“大使館”的雛形。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揮軍南下,所向披靡,很快攻下了長安的防衛潼關。訊息傳到長安,朝廷上下驚慌失措,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和一批大臣悄悄逃向西蜀。萬春公主與楊炪自認為對長安城中的外籍人士有一份保護的責任,於是自願留下來安置這些人,沒有隨同皇帝的隊伍一起逃命。

因為各地勤王部隊及時趕來救援,所以潼關失守後,長安並沒有馬上陷落。倒是在通往西蜀道上的馬嵬坡,唐玄宗手下的將士發起兵變,殺死了民怨甚重的宰相楊國忠及長子楊暄,並強請唐玄宗賜死楊貴妃,榮極一時的楊氏家族到此算是劃上了悲慘的句號。留在長安的萬春公主和楊炪在妥善安頓了外籍人士之後,本想去追趕父皇唐玄宗的隊伍,猛然傳來了意外的訊息,他們當然不敢作飛蛾撲火了,只好隨著長安城中逃難的民眾倉惶離城。

在混亂之中,萬春公主不幸與丈夫失散,她一路歷盡艱辛,翻越秦嶺逃到漢中,才停下了疲憊的腳步,一路上盡力打聽,但始終沒得到丈夫的訊息。

大亂之後,唐玄宗失去了皇位,雖然回到長安宮中,但只能做一個沒有實權的太上皇。當年隨同楊貴妃雞犬升天的楊家親族,這時已成了過街的老鼠。長安興復後,萬春公主也輾轉回到長安,但仍然沒有絲毫楊炪的音訊,有人說他在長安城破時被叛軍所殺,有人說他已隨著外籍人士逃往日本去了。失去了恩愛相伴的丈夫,萬春公主深深陷入愁苦之中,一改往日樂天派的模樣,過著整天以淚洗面的日子。

萬春公主失去了丈夫,她的父皇則失去了權勢而形同幽禁,她請求入宮照顧父親,又遭到了拒絕,她的心情越加蕭索落寞。生活變得極為悽清,沒有了賓客,也沒有了盛宴,她時常懷抱琵琶,獨自枯坐在石廊上,呆望著花開花落,一遍一遍地彈奏著父皇在逃難蜀道中所作的“零淋冷”曲子,曲調充滿了失意的悲切,正與她此時的心境吻合。她就象一朵花兒,在正開得茂盛時,忽然遭受狂鳳驟雨。風吹雨打花瓣飄零,她一邊彈著傷心曲,一邊長淚不止。

就在這時,她家門上來了一位客人,他是此時楊家唯一未受累而死的人——楊錡。楊錡是楊炪的堂叔是位福人,又是唐玄宗與武惠妃的女兒太華公主的丈夫,太華公主已在大亂中喪生,楊錡同樣落入孤寂之中,於是經常來探望萬春公主。論起關係來,若按萬春公主夫家的輩份算,楊炪是叔父輩;若以她孃家的關係來看,他又是她的姐夫。此時兩人同病相憐,互相慰藉,也算給彼此的生活添了一絲溫情;慢慢地,一種互相眷戀的情儒在兩人之間滋生了。

也許是萬春公主對於丈夫楊炪還存有一絲希望,也許是楊炪對自己的生世還有一些顧慮;至於輩份相差一代,在思想開放的唐朝,是不會成為婚嫁的阻礙的。總之,一直拖過了幾年,兩人的關係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展;直到唐玄宗與唐肅宗父子相繼病死之後,萬春公主與楊錡才二度梅開,男娶女嫁,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