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部分,中國曆代名女傳,江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視朝,陛下可去面見群臣,妾在這裡等陛下回來。”
唐玄宗見她如此放肆,有些惱羞成怒,拉上錦被面朝床裡又故意睡去,悻悻地說:“今日身體不適,不能視朝!”楊貴妃眼看事情鬧僵;拿出看家本領,裝痴賣嬌,哭鬧了一番,然後憤憤地回孃家去了。玄宗心裡不樂,暗想:“堂堂一個位極至尊、富有四海的大唐天子,竟然受制於一個潑辣的小妒婦,可悲可嘆!”
此時,梅妃心裡也是這麼想:“皇帝召幸妃子,原本是名正言順的事,何苦深夜密召,現在又躲躲藏藏,象是犯了什麼不可告人的罪過,究竟是怕什麼呢!真的要是當面鑼、對面鼓地鬧開了。又能怎麼樣呢?”然而,她這位英武絕倫的皇帝丈夫,居然這樣驚慌失措,可見對楊氏懼怕已深,實在讓她又憐又恨。楊貴妃走後,唐玄宗和梅妃都覺得興味索然,玄宗翻身睡去;梅妃在小太監的護送下,匆匆返回冷寂的上陽東宮。
玄宗一覺醒來,已經日上三竿,身邊不見了梅妃,一問才知是小太監把她送走了,一股無名的怨氣猛然迸發出來,怒氣衝衝地命人將小太監推出斬首。可憐這個尚未成年的小太監,在楊貴妃與梅妃的愛情爭奪戰中,莫名其妙地成了犧牲品。
也許有人會說:“楊貴妃賭氣回了孃家,正好把機會留給了梅妃,她可以藉機重振旗鼓,把唐玄宗的心又拉回自己身邊啊!”然而,事情並非如此簡單,一來是自從楊玉環進宮後,楊家姊妹紛紛得寵,楊玉環雖然暫時離開,另外三個姊妹還是會把唐玄宗緊緊抓住的;二來是這些年唐玄宗的感情重心,已轉到楊貴妃身上,並不是能說變就變的;三是梅妃天生們雅貞靜的性格,在愛情上不善於主動進攻,因此也就一任良機在眼前溜走了。
梅妃獨居上陽東宮,整日無精打彩,鬱鬱寡歡。這天黃昏,忽聞嶺南有驛使到來,梅妃猛然精神一振,以為是象往日上一樣,嶺南刺史萬里迢迢呈獻梅樹。但久久不見有人來上陽東宮稟告,經打聽才知,是呈獻荔枝給楊貴妃享用的,因楊貴妃嗜食荔枝,所以嶺南派人以竹筒盛著新摘的荔枝,快馬飛騎火速送到長安。昨日送梅今送荔,前思後想,怎不叫梅妃黯然神傷,身世浮沉,方知人情冷暖,今非昔比,梅妃不由得淚滿衣襟。楊貴妃回孃家不久,唐玄宗不堪思今,派特使把她接回宮中,這次送來的荔枝,也是特地為給她消氣的。
冬盡春回,翠率樓上一片花團錦簇,唐玄宗正在這裡召見遠道前來進貢的扶桑國使者。貢品中有許多晶瑩絢麗的珊瑚與珍珠,看得唐玄宗眼花鏡亂,這時忽然想到了梅妃,又已是許久不曾顧及她了,於是命左右密封一斛珍珠賜給梅妃,是舊情難忘,也是一種憐憫和補償的心意。梅妃此時已是心冷至極,突然見到賜品,委屈與怨恨同時湧上心頭,連同湧上的還有她清高孤傲的品性,竟然冒著忤旨之險,斷然拒絕接受賜品,把珍珠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同時附上詩一首:
柳葉蛾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溼紅綃;
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玄宗見詩悵然不樂,楊貴妃在一旁則添油加醋,說了許多風涼話。玄宗對此百般感慨,覺得詩意幽怨,情意頗深,於是讓梨園子弟譜上樂曲,在宮中演唱,名叫“一斛珠”,後世的“一斛珠”曲牌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春去秋來,梅妃在上陽東宮已經度過了十年寂寞歲月,常常對花臨月,悲嘆流光易逝、青春不再,她不知道玄宗的心目中,是否還有她梅妃的一絲影跡。一天,她特地把高力士找來尋問,高力士勸慰道:“皇帝絕對忘不了梅妃,只是礙著貴妃娘娘的面,無可奈何罷了!”既然皇帝舊情不忘,於是梅妃心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慎重地對高力士說:“我聽說漢代陳皇后遭冷落後,幽居在長門宮,曾以千金買通司馬相如,為她作了‘長門賦’獻給漢武帝,武帝見賦動情,陳皇后因而又重受恩寵。今天難道就沒有象司馬相如那樣的才子嗎?我也不惜千金,請您為我找一位這樣的才子,作賦以感動皇上可以嗎?”
在這場愛情的爭奪戰中,楊貴妃那一方是人多勢眾,風頭正盛;而梅妃這邊則人單勢薄,眼看已敗下陣來。俗話說:“樹倒猢猻散”,雖然梅妃是高力士一手選撥出來的,但在梅妃失勢的時候,他也不願再站在梅妃一邊而得罪貴妃娘娘。礙著情面,高力士不便拒絕,因而順水推舟地說:“一時之間,沒有合適的人選,娘娘文才絕世,遠勝漢代陳皇后,為何不自作一賦獻給皇帝呢?”
梅妃覺得他說得在理,求人不如求已,自己心中確實埋著許多感慨需要陳述,幹是微笑點頭,回房中苦苦構思,寫成一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